“汉隶第一品”的毁灭
《华山碑贴》,全称《汉西岳华山庙碑》。东汉延熹八年(165年)立于华山。其碑文传为东汉著名文人、书法家蔡邕所书,全文统用汉隶书写。此碑被后人尊为“汉隶第一品”。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由于地震,《汉西岳华山庙碑》被毁。碑石即被毁掉。传世拓本只有三本半,其中最足本为宋拓商丘宋氏本,仅缺十字;其次为明拓华阴王氏本,缺150字。还有一本为四明范氏本;而李文田缺两贴。这三本半的《华山碑帖》,一直流传到清代末年,最后,为清代满族大员端方所有。
清朝末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清廷便命端方奉旨入川,查办路事。端方在清末满族大员中,素以玩古董、讲考据著称。这《华山碑贴》,更使端方爱不释手。因此,这次入川,端方便将《华山碑帖》连同大量古董一同随带入川,以便品玩。不想,端方一行刚到四川资州,随同护卫的一标鄂军起义,端方被杀。《华山碑帖》也随之散失。
公元1912年秋,前清秀才、正在成都陆军军官速成学堂读书的王靖澄,偶然一日从成都皇城外的地摊边路过,忽然被铺在路边的一块旧蓝布上的三本碑帖所吸引。王靖澄停步取来翻看,翻了几页,王靖澄便认出这是《华山碑帖》。王靖澄旧学根底深厚,对书法艺术又颇为爱好。为慎重起见,他反复翻阅手中的碑帖,考查其纸质、墨色及磨损诸字。当断定手中所捧确是《华山碑帖》时,便向摊主打听价钱。摊主倒爽快,说随便给几个钱就是。王靖澄倾其所有,用二十块大洋买下了《华山碑帖》。王靖澄又向摊主询问碑帖的由来。摊主称:去年,回资州家乡,遇一新军排长,拿几本碑帖强卖与他,说随便给几个茶钱,此是被砍了脑袋的端大人收藏的东西。我被他缠不过,便用四块大洋买了下来。王靖澄听后,更深信此非赝品。
王靖澄无意得此珍品、视若拱壁,秘不示人。每次展现观摩,事先都焚香净手,郑重其事,才敢翻此珍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寓住成都的王靖澄,为避空袭,便于成都西门外茶店子乡下雇人修起一座青砖小楼。楼上仅几平方米,屋内安一张书案,案上置一紫檀木匣,用以保存这三本《华山碑帖》。王靖澄还给小楼题名,曰:宝华阁。每日无事,王靖澄便在小楼上观赏碑帖。
一日清晨,王靖澄尚未起床,便听有人高声呼叫:“王先生,你家遭贼了”。他赶忙披衣起床,直奔楼上。只见窗户被撬,紫檀木匣不见了。王靖澄发狂似在冲下楼。几经寻找,紫檀木匣在草丛之中找到,而碑帖则被撕碎,仍在粪坑里。王靖澄目睹此景,仰天长叹,痛不欲生。
就这样,流传千载,被后人尊为“汉隶第一品”的孤本《华山碑帖》被毁灭了。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流传,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依赖于本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它可以使一个民族的灿烂的文化艺术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也可以不断毁弃自己的古老文明。
上一篇:“汉代孔子”与“三纲五常”
下一篇:“沧浪”的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