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令》的失误
自明治维新始,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从而使日本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并跻身于强国行列。
明治维新期间,在教育上的最重大改革可谓《学制令》的颁布,并建立了日本教育史第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学制体系。
《学制令》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说,仍是明治维新的中心原则“富国强兵”、“文化开化”等。它是明治政府实施“文明开化”政策的重要文件。其具体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1.功利主义的、立身于世主义的学校目的论。2.实学主义的学问观。3.教育上的国民平等。4.学校费用取之于民。这正是《学制令》的基本精神。
《学制令》于1872年颁布。其中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即学区、学校、教员、学生和考试、学费等五个部分组成。它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国民教育计划。关于学区,主要是依照法国的学制,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下设若干中学区、小学区。关于学校教育,主要模仿了法德的制度。小学:六岁入学,分为上下两等,各为四年。以寻常小学为主体,还有私塾小学、贫民小学、村落小学等等初等教育机构。中学:分为上下两级,各三年。除普通中学外,还设立了各种职业性质的中学,如工业学校、商业学校、农业学校等等。大学:是教授高深的各种学问,具有专门性质的学校。在各个学校的教学科目内容和教学内容上又参考了美国的教育。关于学校经费,学制规定了学费负担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缴纳的学费;二是民间的捐赠及地方的筹款,三是国库补助。以前两部分为主。
日本文部省在推行这一《学制令》时,曾先后有步骤、有计划地颁布了诸条实施方案,当时的学校数量有显著提高。但从总的实施结果来看,主要的问题是就学率不佳,比以前没有显著的提高,其原因何在呢?
从《学制令》本身来看,学制关于学费的负担原则加重了原本贫困的人民的负担,超过了人民的经济能力,这是贫民子弟拒绝就学和反对学制令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教学制度和计划“一刀切”,脱离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脱离了当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造成许多学生中途辍学。尤其是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不符合儿童的生活和发育状况。这均引起了民众对学制的不满,许多地方的学校被烧毁。1879年,日本政府被迫下令废止《学制令》,于是这个盲目照搬外国的现成学制、脱离本国实情的“早产儿”终于夭折了。
上一篇:《字贯》风波
下一篇:《月光曲》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