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旦王蕙芳玩物丧志
一个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成绩斐然,除了他(她)需要具备一定的天赋条件以外,与他们个人艰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许多名家的成功例子证明了这一点。而少年英才,后来却玩物丧志,最后贻误自身的教训也不乏其人。
清末,一大群八旗子弟,尤其是北京的王公贵族的公子哥儿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玩虫、养鸟、或驯犬、架鹰,以此消磨时光。这群遗老遗少,是社会的有闲阶级,是一个制度行将灭亡前的无奈表现。而这些人又多喜欢结交戏曲世艺人,彼此厮混。久而久之,他们的这些恶习也熏染了一些戏曲艺人,他们也学会了养禽斗兽,整日沉湎其中,不仅耗费钱物,而且玩物丧志,抱憾终生。京剧演员王蕙芳即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
王蕙芳本是名天资出众的旦角人才,早在梅兰芳成名之前,就已享誉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他扮相俊美、唱、念、做俱佳,一出《穆柯寨》曾倾倒了无数观众。后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艺术上日臻成熟,他又与梅兰芳并称兰蕙齐芳。可见他的艺术造诣非浅。但为什么梅兰芳能成为世界知名的京剧大师,而王蕙芳却毫无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王蕙芳染上了一些恶习,不思进取。
这位已经崭露头角的演员,不久也对于架鹰追兔格外嗜好,以致成癖。整日里所研习的竟是如何喂座、驯鹰、放鹰,渐渐荒废了自己的艺业。每天天一亮,他就动身出门,带着鹰犬赶往郊外,黄昏甚至天黑才能回返。在荒田野壕间逐鹰奔跑,驱犬捕猎。由于常年的风吹日晒,王蕙芳本来白皙、细腻的面庞变黑了,粗糙了,而且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疙瘩。不仅如此,整日的野外奔波,使他的指掌也变皱变硬了,一些纤细的动作再也做不出了。往日婀娜轻盈的姿容也不见了,噪音变粗,发出的声音韵味皆无。正因为如此,他的舞台魅力锐减,声誉一天不如一天,每况愈下,最后他挂牌的剧场竟门可罗雀。
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放弃旦行,勉强改演小生。但小生毕竟不是他的本工,常常力不从心,毫无精彩之处。最后他只好离开了舞台,以教徒为业,情景很是凄惨。
一位难得的戏曲人才,就这样没落下去了。
上一篇:名山建索道的后顾之忧
下一篇:名欲利火毁了三个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