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宋仁宗时,江西金溪县出了个神童,远远近近,名噪一时。这个孩子叫方仲永,家里祖祖辈辈种田为业。仲永五岁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文房四宝。忽然有一天,他哭哭啼啼地告诉大人,他要写诗。父亲没法,只得从邻居家借来笔墨给他。万没料到,仲永濡墨挥毫,一口气写下四句诗,并且题写了自己的名字。请秀才们一看,竟博得称赞——诗的主题是孝养父母和团结本家。
天才一经发现,立即突飞猛进。从此,人们指点某事某物让他即兴赋诗,他总能脱口而出,并时有佳句或美妙的意趣。
于是,县里的秀才或富贵人家,常常把仲永的父亲请到家里,待为宾客,也有人花钱求仲永写诗。作为种田人,仲永的父亲何曾受过这样的礼遇?于是天天拽着儿子走街串户,拜谒名流。日复一日,小仲永根本得不到念书学习的机会。
仁宗明道年间(公元1032—1033年),大诗人王安石利用探亲的机会,在舅家见到了这个早有耳闻的神童,并命他作了一首诗。仲永年已十二、三岁,诗却平平淡淡,和传闻很不相称了。七年之后,王安石又来舅家,再一打听,方仲永的诗才已完全消失,纯乎是一个普通人了。
方仲永天资过人,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幼年惊人,少年平平,青年的方仲永,才华竟消失净尽,其中原因,到底何在呢?
王安石有感于此,专门写了篇短文,名曰《伤仲永》,把毁坏天才的责任推归仲永之父。先天资质优异,但不能勤奋刻苦地读书学习,天才之花,怎么能不过早地凋枯呢?王安石“伤”得有理。古往今来,地北天南,一切自视头脑聪敏而不下苦功的人,都不可能成就卓著,都会重演方仲永式的人生悲剧。
上一篇:任自然而招杀身的嵇康
下一篇:伤寒温病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