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殖民之害的印度
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一百年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摧毁了原有的社会基层组织农村公社。
英国殖民者肆意掠夺印度农民,对水利灌溉事业漠不关心,农业遭到严重破坏。殖民者从印度农民征收的上地税数量很大,劳动条件的再生产,生产资料的再生产,都严厉地受到威胁,生产的扩大或多或少成为不可能的,并压迫直接生产者,使他们只能得到维持肉体生存的最小限量的生活资料。但从印度农民身上榨取来的巨额财富,却很少用于维修印度农业必不可少的水利灌溉工程。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殖民者在孟加拉、马德拉斯和孟买三省用于水利灌溉等公共工程的开支,不到全部收入的1%。农业普遍衰落,早在18世纪末,孟加拉已经有三分之一地区变成丛林。到1830年,马德拉斯又有四分之一土地荒废。饥馑不断,居民大批死亡。19世纪上半期,在印度连续发生七次大饥荒,死亡约一百五十万人。
英国大机器工业产品大量输入,彻底摧毁印度的手工业。印度手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本来很发达,产品远销亚洲和欧洲市场。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大部分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曾依仗政府力量,从本国市场排斥印度纺织品。政府明令禁止人民使用印度的丝织品和印花布,出卖或贮藏这些商品者处以罚金。但是,工业革命后情形大为改变。英国资产阶级凭借近代大机器工业和产品的低廉价格,起先是把印度的棉枳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印度的手工业者无力与英国大机器工业相竞争,受到致命打击,纷纷破产,陷于绝境。总督本丁克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棉纺织工业的毁灭使印度的城市也随之衰落。1840年时,一度非常繁荣的纺织业中心达卡城人口从十五万减到三、四万人,满城荆棘,疟疾流行。其他手工业中心如苏伦特、穆尔希达巴德等,也都萧条衰落。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农村公社瓦解,资本主义关系并未随着旧社会结构的破坏而发展起来。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初总结印度沦为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后果时写道:“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
上一篇:沙角、大角之失
下一篇:深圳赤湾港大力建设的设想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