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教训
瞿秋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奠基者,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紧急关头,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提出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正确主张。瞿秋白在会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为中共中央负责人,主持中央工作,其间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其主要观点是:
一、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鼓吹中国革命是所谓“不间断性的革命”。认为:“中国革命进展的过程中决没有民权革命自告一段落的局势”,“必然要超越民权主义的范围”、“而急转直下的进于社会主义的道路”;企图在完成民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的任务,盲目地鼓吹“‘一次革命’直达社会主义”。
二、过分夸大敌人统治危机和革命力量的发展,拒绝承认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认为“敌人的屠杀进攻,不但还不是革命的溃败,反而证明革命潮流之高涨”,“各地农民暴动的继续爆发以及城市工人中斗争的日益剧烈,显然有汇合而为总暴动的趋势”,“现在全中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工农群众的起义有一举“推翻军阀豪绅资产阶级统治之趋势”。
三、坚持“城市中心论”,认为“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党的责任是努力领导工人日常斗争,发展广大群众的革命高涨,组织暴动,领导他们到武装暴动,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
盲动主义者从上述观点出发,不但不去组织有秩序的退却,反而不顾敌强我弱的情况,主张冒险,并制定了在上海、天津、武汉等大城市举行总罢工,大暴动的计划,命令少数党员少数群众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地方起义,使党的组织和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失。
为了推行“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盲动主义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的政策,滥用组织纪律,无理地处分了领导南昌起义的前委、秋收起主的前委和湖南省委以及领导广州起义的广东省委。
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一开始就引起毛泽东和在白区工作的许多同志的正确批评,并在实际工作中招致了许多损失,因而到1928年初,在许多地方已经停止执行。1928年2月,共产国际第九次执委扩大会议通过关于《中国问题议决案》,批评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者对革命性质、革命形势等问题的错误估计和错误策略。这样,到1928年四月,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在全国范围的实际工作中基本上结束了。
上一篇:盛况难再小梨园
下一篇: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