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片史上的几次灾难
唱片自上世纪末传入我国,到今天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随着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三十年代曾是它的一个鼎盛时期。
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唱片记录了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发展情况,如曲艺唱片中京韵大鼓演员刘宝全在1908灌制的唱片《八喜·八爱》到1936年灌制的《大西厢》;张小轩在1908年灌制的《华容道》、《游武庙》等唱片;骆玉笙在1938年灌制的《红梅阁》、《丑末寅初》、《剑阁闻铃》、《博望坡》等唱片,白云鹏的《金定骂城》、《长坂坡》等等都记录了刘、张、骆、白早期的作品,记录了流派形成的过程。
然而,在这近百年中,唱片在不同时期也遭受不同的厄运:
1.做碟子。解放战争时期,有的人急于离津,处理财产中包括大量唱片,这时期造成大量唱片拥往市场,一时积压太多,卖不出去,就作成碟子卖(盛干果干货用)。把很多有资料的唱片毁掉,如京剧唱片谭鑫培的《四郎探母》、刘宝全的《宁武关》、万人迷的相声等都曾被毁做碟。
2.唱片做碟子之后,又有人想出新的“高招”——做扣子,解放初买的制服的扣子就有唱片做的,在天津一家废品店仓库,待发钮扣厂的唱片堆积如山,不知毁掉多少艺术珍品。
3.在“十年动乱”中,唱片做为“毒草”或“封、资、修”的产物被毁掉。仅天津一位唱片收藏家精心收藏的两千五百多张唱片都没有躲过毁灭性的劫难,唱片中,除戏曲外尚有数百张曲艺唱片,如刘宝全的约三十张、白云鹏的十余张、赵宝翠的时调唱片三张、常澍田的全部唱片,其它还有金万昌、乔清秀、老倭瓜、万人迷、王兆麟、于瑞凤、钟香云等多是些很难得的唱片。
至此,民间的唱片收藏,销毁得已经差不多了,现存者寥寥。这造成了艺术音响资料丧失的遗憾。
更为遗憾的是,今天的唱片收藏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不少收管唱片单位只封存,不使用,不整理,这等于让旧唱片自我毁坏;对我国唱片的历史及现状还缺乏系统科学的分类研究;引用唱片资料时常出现谬误,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王瑶卿的广播节目中说:“可惜王瑶卿生前没有留下音响”,其实上1931年长城公司曾灌制过王与程继仙(小生)的《十三妹》《能仁寺》等三张唱片;有些极为珍贵的录音尚未制成唱片或磁带,如1951年中央电台录制白云鹏的《花木兰》,就从未使用过。
艺术历史上的遗憾,作为教训记忆,防止出现新的遗憾。
上一篇:中国古代鲜有系统的文学理论
下一篇:中国地图测绘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