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馆业的兴衰
中国旅馆业兴起于80年代初。随着当时中国大门的打开,外国商人蜂拥而至,但他们很快发现符合标准的饭店很少。客人们经常为了寻找一个住宿和办公的地方而四处奔波,忙得焦头烂额,有的甚至只得睡在躺椅上、门厅的沙发上,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兴建了第一批中外合资饭店,既解决了燃眉之急,经济效益也很可观。由此,也就掀起了中国的旅馆、饭店热。
1983年以前,中国共有725家饭店、11.9万间客房。1983年以后,外国投资者开始在中国大量投资,内外并举,至1987年,中国的饭店、旅馆已增至1510座、21.9万间客房,88年至89年,又增加了477座饭店、客房7.5万间。到1991年,除了1600多家国有饭店以外,光中外合资饭店就达735家、客房7.5万间。
饭店的数量与质量必须与可能下榻饭店的顾客相联系。而中国饭店建设的超前速度显然超过了顾客的数量与构成。现在每年到中国来的海外游客约500万左右,其中包括250万来自港澳台的海外中国人。近几年,外国游客每年稳定在200万人左右,他们大多是亚洲游客和收入较低的欧美人,他们不会轻易住进五星级的高档饭店,而海外华人游客逗留的时间大多较短,或是寄居在亲友家里。据此,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能下榻国际性饭店的,也就只有300万人次。而宾馆、饭店客房供应量,仅中外合资的735家宾馆每年就可接待2700万人次住宿,这还不包括国有饭店的接待能力。供需差额之大,可想而知了。
陷入这样的困境,完全是中国人自己造成的。对外开放的好形势,使许多人头脑发热,盲目估计形势,或是赶时髦,追求利润,有的甚至是“首长工程”、“拍脑袋”工程,致使饭店盲目发展,宾馆林立,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
到1990年,仅北京一处,就有177家 近四万间客房接待外国游客。到1992年,又将有40家饭店开业。用香格里拉饭店集团经理古斯列的话说:如今 北京每一个角落都有饭店。饭店多,客源又有限,势必造成饭店吃不饱,甚至出现互相削价竞争的局面。上海希尔顿饭店是第一流的饭店,它有775间客房,近二年,它的住房率一直只有40%,标准房租每夜只有80~90美元,远低于120美元一夜的目标。上海波特曼大酒店91年的住房率约为67%,平均住费为71美元,该店总经理荣格先生说,他只能依靠扩大住房率和控制开支来免强盈利。
饭店发展太快,还给饭店管理带来一些困难。人员不足,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有差距等问题经常在饭店经营中暴露出来。
中国宾馆、饭店业的过热发展已引起了中国决策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已开始遏制这股过热势头。投资者、经营者也已从这股势头中得到了教训,即若忽视顾客、盲目发展,遇着有利的事,一哄而上,忽视计划性和配套性,结果必导致自相低价竞争,饭店得不偿失。另一个重大教训就是上项目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从商业角度考虑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中国的很多饭店是由银行提供100%的资金,由银行承担大部分风险。这显然不利于科学地选项目、上项目,也不利于提高饭店经营者的责任心。
据专家预测,中国宾馆业在近几年内仍将忍受低住房率和低住宿费的局面。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中国旅馆业务将逐步好转。所以从长远看,中国旅馆业的过热发展还是有益的。只可惜只是后话,而目前的旅馆、饭店仍将忍受盲目发展所带来的苦果。
上一篇:中国戏曲中的男旦
下一篇:中国武术流派之争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