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赫兹见到过电磁波的人们
大概人们只知道是赫兹(1857—1894)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但对于早于赫兹之前就俘虏过电磁波的人们,就鲜为人知了。这是由于他们虽俘虏过电磁波,但遗憾的是,没有审问清楚,就又仁慈地放走了它,以致于人们只知道发现电磁波的“哥伦布”是赫兹。
美国的约瑟夫·亨利1842年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偶然发现指针被磁化了,追寻原因,才发现是由另一处产生的电火花所致。其实,这是由于电火花激起的电磁波传播到指针上,而使指针磁化的。这就是电磁波的传播现象。亨利虽然把这一现象与光的传播进行了比较,但遗憾的是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样,一次重大发现的机会在他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英国的汤姆生·W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1853年,他发表了“莱顿瓶的振荡放电”的论文,他论述了不同匝数线圈感应系数的变化、一定距离内的电感作用和莱顿瓶与线圈形成回路放电时电流的振荡特点,甚至推算出振荡的频率。可惜的是,他没有进一步深刻剖析振荡电流的空间效应,这个效应就是向空间幅射的电磁波。他错过了发现电磁波的机会。
如果说亨利和汤姆生·W是在麦克斯韦没有闸述电磁波理论之前,还处于对电磁波缺乏理论认识的话,那么在电磁波预言出现(1865年)之后又如何呢。
汤姆生·E在1871年,把一个通有脉动电流的振荡线圈作为一个发射装置,而把一个带有两个电极的接收装置放在距振荡线圈不同距离的位置上,都能发现接收装置的电极间有电火花出现,甚至放在隔壁房间、楼上楼下,都可见到这种现象。这显然是振荡线圈产生的电磁波造成的,但遗憾的是,汤姆生并没有把它与电磁波的理论联系起来。
1879年,英国的休斯把一个线圈与电池和自动开关联接为一个闭合回路,把一个次级线圈与麦克风相联。当他接通线路后,发现接在次级线圈上的麦克风有“喀喀”的声响。他把麦克风移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以外的地方,仍有声响。其实,这是由于自动开关的不断开闭使线圈产生了振荡,振荡所引起的电磁波传播到次级线圈上使麦克风发出了声响。但由于他当时还没有真正理解电磁波的理论,难于解释这种现象。
显然,对于某些偶然发现,如果发现者的头脑中没有必要的思想准备,或者不能从理论的高度上去认识和分析这些现象,往往会遗憾地错过重大发现的机会。而赫兹是在充分理解了电磁波的理论之后,长期抱有寻找和验证电磁波的志向,结果必然导致了电磁波的发现。
上一篇:捉襟见肘的陆桥说
下一篇:早到的《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