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迫害的《伪君子》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优秀的作品。他在剧本序言中写道:“呈现给诸君的这部喜剧已经引起许多争议,遭到长期迫害;由此可以看出,书中所勾画出来的人物在法国所占的势力比我迄今所描写的各类人物要雄厚得多。”此话道出了《伪君子》所反映的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以及在创作演出过程所经历的长期艰苦斗争。
《伪君子》塑造了大骗子答尔丢夫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小贵族,披着宗教虔诚信徒的外衣,到处骗人。巴黎富商奥尔贡把他当做“道德君子”领回家供奉。可是答尔丢夫却骗取了他的财产,还要勾引他的妻子,并企图向国王揭发奥尔贡参与政治活动的机密。结果,由于“贤明国王”的明察善断,才揭露了答尔丢夫的原形并将他逮捕。当剧本演出时,教会的高级人士发现宗教人物居然成为笑骂的对象,十分不安。演出后四出活动,取得王太后支持,找国王告状,声嘶力竭地要求国王下令禁演。有个神父还专门写了 一本小册子咒骂莫里哀是“扮装成人的魔鬼”,叫嚣要把他投入油锅里活活炸死。国王路易十四虽赞赏此戏,但看到反对的势力太大,不得不下令禁演。
三年后,王太后去世,反动势力失去了一个强大后台。莫里哀请国王撤销禁令。国王口头答应了他的请求。为减轻社会阻力,莫里哀对剧本作了修改:主人公名字改为巴纽夫,服装由高级僧侣的袈裟改为一般僧侣的道袍,同时删去了一些争执较大的台词。但这些修改并未减少剧本反宗教的色彩。演出之日,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反动势力亦未肯罢休,在第二天演出开场时,巴黎最高法院院长利用国王不在之机,组织一批警察到剧场大打出手,把观众赶走,并查封剧场。巴黎的大主教还贴出告示,声言凡看过《伪君子》演出、听过朗诵剧本的教徒,都要被革出教门。这下切断了剧本与观众的联系,莫里哀的剧场整整关闭了七个星期。第二次公演被迫中断。
又过两年,路易十四与罗马教皇缔结一项“教会和平条约”,目的在于调解教派纠纷,这在客观上使宗教迫害有所收敛。莫里哀又上书国王,要求收回禁演《伪君子》的命令。请求获准,《伪君子》第三次得以公演。这次莫里哀对剧本进行修改,放弃第二稿中的妥协让步,主人公恢复了原名。由此可见《伪君子》是如何长期遭受迫害的。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遭到禁演,或禁止出版、禁止阅读等迫害的事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层出不穷,但愿这种遗憾不再重演。
上一篇:遭到嘲笑的罗巴切夫斯基
下一篇:遭迷惑,克拉苏失策特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