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巧匠马钧的遭遇
三国时期魏国的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有许多重要发明,所以后人称他“巧思绝世”。当时有一种织花绫用的织机,有50—60个蹑(nie,操纵经线的踏板)。操作起来很费事,效率也很低。马钧把它改进为12蹑,使织绫效率提高了四、五倍,很快推广开来。一次,马钧在洛阳看到一块坡地,本来可以种菜,但是由于浇水困难,因而荒芜。于是,他发明了种能够连续不断提水浇田的工具—— 翻车(龙骨水车),轻巧灵便,连儿童都能使用,效率又很高。马钧还重新制成了已失传的指南车,利用机械传动,能使车上的木人手指永远指向南方。马钧还设计改进诸葛亮发明的连弩,可以使它的威力增加几倍。但这样一个才气横溢的发明空在朝中却受到排斥打击,郁郁不得志。他提出造指南车时,权臣高堂隆、秦朗一口咬定根本没有指南车。并且挖苦他说:你叫马钧,字德衡。钧是模型,衡是衡量物品轻重。你连轻重都掂量不出,还想做什么模型吗?他试制了一种攻城武器——发石机,转动机器上的木轮,可以把石块连续不断抛射出去,攻击敌人。但是这项发明却得不到正式试验的机会,只能用车轮和砖瓦试发。能说善道的“上国之士”裴秀还抓住马钧不善词令的缺点,和马钧辩论,对他的发明讽刺嘲笑,阻止他试验。文学家傅玄为马钧很抱不平。后来魏明帝曹叡为了自己玩乐,让马钧去制造用水推动的机械百戏人。傅玄气愤地说:马钧未能作工官,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用人不尽其才,实在可恨呀!
马钧以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遇告诉人们,轻慢人才,压制人才,浪费人才是误人、误己、误国、误民的历史错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要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民就要给会飞的鸟一片绿荫,给千里马无垠的阔野,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长,万万不能干才不得用、才不当用、大才小用,不准才用的傻事。
上一篇:一代奇才的“奇症”
下一篇:一代才人千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