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诗里讨生活的贾岛
贾岛和孟郊,同以苦吟著名,又喜为穷苦之词,苏东坡并称之为“郊寒岛瘦”。
贾岛的刻苦吟诗,在唐代诗人中是很突出的,因此流传下来不少关于他苦吟的故事,反映了他推敲字句的苦吟精神。他自己也说《送无可上人》中的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别的诗人是把诗当作生活的反映,或者是当作生活的消遣和点缀,他却是把诗代替生活。他有《戏赠友人》一诗中,自道作诗的情况:“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他还把吟咏比作绳索,笔砚比作转动绳索的辘轳,并且说第二天清早再向心源中汲取,依然得到的是清冷的诗思,“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清冷”也易能见出他的诗的风格与意境,对此,就有人用“清奇僻苦”来形容过。
贾岛的诗有《长江集》十卷。他长于五律,集中也以五律为最多,常有耐人寻味的佳句,如“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由于他把精力全用在中间二联上,尤其是颈联上、往往先得佳句,再配首尾以成全篇,思想内容是从一联佳句中生发出来的,因此他的诗,往往是仅有佳句而无全篇。
贾岛回避社会现实,在他的诗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现实矛盾的影子。对于当时藩镇割据、内战不息、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很多诗人都表示忧虑和愤慨,如在孟郊的集中就有不少这类作品,而在贾岛的集中几乎找不到一首。他虽然也流露一点求仕不遇的苦闷,“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但也只是一点轻微的叹息。他往来的朋友多半是僧徒道士,他的诗多是寄赠酬唱之作,他似乎已经安于自己荒凉寂寞的生活境遇,并且把那种荒凉寂寞的生活境遇化为清奇僻苦的诗境。他似乎对荒凉有一种格外的偏爱,似乎只有荒凉的小路才能通向他的心灵深处,以此而获得更加“清冷”之诗。在平常生活里,他也是循着这条熟习的小路,专门探寻别人不曾注意的阴暗角落。他爱写“萤火”,写“蚁穴”,甚至写蛇:“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写怪禽:“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由于贾岛的生活面过于狭窄,远远站在社会现实之外,对社会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使他的诗在思想意义上明显不足,在内容上也显得比较狭窄,在感情色彩上缺乏动人的情思。他作诗的苦吟态度,固然对于诗艺的提高有所帮助,但是又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局限,只在个别字句上下功夫,不能从根本上弥补诗的思想内容的贫血。如果对照陆放翁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体味陆游关于丰富的社会生活是诗歌的真正源泉的认识,我们更能认清贾岛诗歌创作的遗憾和不足。
上一篇:向“文革”挑战的“二月抗争”
下一篇:向逃犯敞开的空中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