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白玉之瑕
徐光启(1562—1633)是我国明朝末年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地理、数学、农业、水利、军事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重要成就。他编篡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之大成的著作。这部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家林牧副各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吸收了欧洲先进科学知识,融进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他主持绘制了《全天球恒星图》,编制了达130多卷的《崇祯历书》,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天文历法。
徐光启有个最大的特点,这就是他处在我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的时期,他以敏锐的目光大力主张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下功夫研究和介绍了国外数学、天文学、地学、水利学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崇祯历书》就借鉴应用了西方近代天文学和数学成果,从而在许多方面突破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局限。他还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经》等许多国外科学著作,成为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的先躯。他总结了嘉靖时期倭寇之患的教训,批评了闭关海禁政策。他说“官市不开,私市不止”,对外人来华要“除盗不除商,禁私贩而通官市”加强同国外的贸易往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徐光启也有他的另一面。他在极力主张对外开放同时,对西方传入的东西缺乏分析,全盘接受。他对耶稣会士极为信赖,当时一些传教士来华除了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外还进行着殖民扩张和宗教灌输的活动。徐光启忽视了后一点,他对天主教十分神往,认为天主教是“格物穷理之学”,可以“补益王化”,并于42岁时在南京加入天主教。他对西方科学知识过分推崇,认为西洋历法“至为详备”“可为二、三百年不易之法”。其实,当时欧洲哥白尼的日心说科学体系已经出现,传入中国的第谷体系(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折中体系)已经落后了几十年。但是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传教士又极力隐瞒动摇神学基础的哥白尼学说,所以新的天文理论尚未传入中国。徐光启却把已经落后的西方天文理论说成不易之论。徐光启对我国古代一些科技成就评价也失之偏激。他认为我国古代数学“芜陋不堪读。”尽管瑕不掩瑜,徐光启的名子将永远记在我国科技史上,但是他也以自己失误告诉我们,见“洋”就顶不对,见“洋”就崇也不对。对外来科技、文化、思想、艺术应该持科学分析态度,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发展好的东西,摒弃、抵制、批判、改造、反对坏的东西,坚持积极的“拿来主义”,科学的“洋为中用”,否则难免在引进爱因斯坦的同时引进墨索里尼。
上一篇:徐丽仙的未了情
下一篇:徐利治和朱梧槚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