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相之冤狱
乾隆末年,某海盗头目横行于江浙沿海一带,朝廷下令逮捕他。当时崇明副将经过追查搜索将他缉拿归案。提督陈大用立即将此事上奏朝廷,仓卒之中,未来得及事先向总督汇报。这位总督大人生性十分贪婪,他怀恨陈大用单独向朝廷邀功,便暗中算计报复他。不久,皇上下诏命令两江总督将海盗审明正法。海盗得此消息,便通过关节,用十万两银子贿赂总督,总督欣然接纳。恰在此时,有新任杨州太守刚到江宁,便立即谒见上司总督。总督在接见太守攀谈之中,提起海盗一案,认为此案尚有可疑之处。杨州太守并不了解此案实情,就顺口答音,说:“绿营习气,往往诬平人为盗以自邀功,宜详察之”。此话正中总督下怀,总督大喜,当即将此案委托太守办理。终审结果竟以诬良为盗定案,将海盗头目释放,把捕盗之功臣杨天相在海口处死,提督陈大用亦被罢官,受到戍军台的处罚。在杨天相被处死的当天,其部下士卒皆为之击鼓鸣冤,纷纷提出罢伍归农,群情激愤,几乎酿成大乱。上海百姓自发为天相所焚的纸钱灰堆积如山,祭奠天相的冤魂。第二天,总督出门行香之时,总好象见到杨天相的影子,当日即暴病身亡。转年,那个被释放的海盗头目,自己到山东巡抚衙门自首,一五一十地述说在江南如何被杨天相捕获,如何行贿,如何被放的经过。山东巡抚听此情伏,心想杨天相、陈大用实在冤枉,但是如将此案如实上报皇上,必兴大狱,牵连不少同僚,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惹事生非,不如明哲保身。当即决定:处死海盗,灭口了事。
乾隆末年,自和珅掌权以后,政以贿成。横行江海的大盗,行贿则可以逍遥法外,擒贼之将士反遭极刑,吏治之黑暗败坏,可见一斑。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那位扬州太守,下车伊始,不问案情,便妄加推断,实属可恶。究其原因,一是他私心太重,对上司阿谀奉迎,顺竿爬;其次是他主观武断,在办案中将一般现象(绿营习气)不加分析地硬扣到未染绿营习气的杨天相头上,致使黑白不分,人妖颠倒,助盗行凶,错杀功臣。至于山东巡抚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历代为官者,皆犯此病,更不足为怪了。
上一篇:杨增新逆潮流一弹穿胸
下一篇:杨宝森、奚啸伯“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