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防御,后发制人,反被人制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率军渡过赫列斯滂海峡,开始进攻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渡过海峡后并没有立即进入小亚细亚腹地,而是首先肃清边境附近的波斯军队。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格勒奈克斯亚历山大率军与门农指挥的波斯军队展开首场战役。波斯军傍河列阵,按照传统的阵式,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并将重点部署在右翼。亚历山大将阵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自己位于右翼,计划首先集中骑兵进攻波斯军的右翼,调动敌军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侧,然后,乘势进攻波斯军的中央和左翼。交战开始前,波斯军发现亚历山大位于马其顿军的右翼,便临时调整部署,将骑兵主力调至己方的左翼,指望能一举击垮马其顿军的右翼,置亚历山大于死地。交战开始后,马其顿的先锋部队强行渡河,门农指挥波斯军给予其以猛烈的阻击,此时,门农又轻率地调动中央及左翼的部分兵马增援右翼,削弱了这两个方向的力量。亚历山大见时机成熟,便指挥主力猛攻门农的左翼中段部位,自己也突入门农方阵内,刺死大流士三世的女婿及另外一位将军,其卫士也斩杀一名敌将。波斯军阵脚动摇,开始败退。门农见状,胆颤心惊,便率少数人马突围逃命而去。马其顿军一阵追杀,波斯军损失惨重,光被俘虏的波斯军就有2000人,特别是损失了10名将军。波斯军在格勒奈克斯的失败,使小亚细亚的许多行省惊慌失措,纷纷投降亚历山大。为以后的战事开了一个不良的开端。
波斯军在与马其顿军正式交战就遭到惨败,纯粹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从整个的战役全局来看,失败的症结就在于大流士三世采取了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无论是战争爆发之前和爆发之后的力量对比来看,波斯军在数量上都占绝对的优势,而且是以逸待劳。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只有3万步兵,5000名骑兵,再加上雅典海军的160艘战舰的支援。因此,只要波斯军能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对付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应当是没有困难。或者说亚历山大要用几万马其顿军消灭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波斯军是不可能的。但是,大流士三世却不会运用他占有的绝对优势,而是运用分兵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将庞大的军队分散在辽阔的国土之上,使整体数量的优势反倒变成了局部数量上的劣势:在格勒奈克斯战役中,波斯军只有3万人,而亚历山大倾其全力参战,这样就造成该战役中双方力量对比有利于亚历山大,而不利于门农。门农也看到了这一点,曾试图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袭击疲惫的马其顿军,以此逐步将马其顿军诱入波斯腹地,会合大流士三世所统帅的主力与之决战,然而这一战略设想被小亚细亚的总督们否决。再加上门农的波斯军的成份复杂,门农指挥有误,在亚历山大指挥的马其顿军面前失败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流士三世的这种分兵防御的作战方针并没有因为此次战役的失败而改变,相反一直坚持到底,这种后发制人,反被人制的作战方针是大流士三世的人亡国破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消极防御乃失败之道
下一篇:消逝了的星辰——沈从文创作道路的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