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王万人迷盛年早逝
万人迷(1881—1926)原名李佩亭,北京人。二十岁时改名李德锡,是相声中的第三代演员,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
万人迷从小就跟随父亲老万人迷学说相声,十岁时拜著名相声前辈艺人恩绪为师。四年后又向富有根,徐有禄学艺,打下了非常坚实宽厚的艺术功底。成名以后,老万人迷已经谢世,他就自称“万人迷”。
万人迷相貌古怪,口才好,能言善辩。单口、对口、群口相声都会说,文哏、武哏、贯口哏、子母哏样样精通。而且能自己编创相声段子,这在当时的相声艺人中是仅见的。万人迷在表演中素以单口相声享名。两个人说对口相声,一捧一逗,容易产生效果,但他一个人说单口相声,照样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当时单口相声中“荤口”的多,素包袱的段子很少有艺人愿意表演。可是万人迷专门说那些素包袱相声,象《九头案》、《康熙私访月明楼》、《宋金刚押宝》、《满汉斗》、《开药铺》、《硕二爷跑车》、《古董王》、《五人义》、《三近视》、《五星楼》等等。他说的这些相声不仅男人爱听,连耻于听相声的女子也爱听。甚至京剧名家杨小楼,龚云甫也是他的基本听众。万人迷会的相声多,一般艺人半个月就得重说一遍,可他连说三个月不重样。另外,当时有的艺人,每逢一上场,不是装腔作势挤眉弄眼,就是咋咋唬唬,大喊大叫,想以此来吸引观众。但观众在这种聒噪刺耳的喧嚷中却很难静下来。可是万人迷一上场,有时用不着说什么,往那一站,就用他那张冷面孔直冲大家愣着,就能一下把观众抓住,又让大家笑个不停。同行们对此都十分钦佩,称他身上有活,善于拢观众的神。因此他说的相声常常成为杂耍馆子的压底节目。解放后,北京曲艺团的一位老艺人曾这样说过:“从前相声艺人文盲较多,表演节目大都传自口授,往往以讹传讹,出现不少谬误。……李德锡在杂耍园加演相声,词句修洁,俗不伤雅,进步显著,经这一番演变,相声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这表明万人迷是一位相声界承前启后的艺人。
万人迷从十一岁左右在北京天桥撂地说相声以来,曾到过保定、天津、沈阳、济南、开封等地,几乎每到一地都大受欢迎,连一些高官军阀对他也很欣赏。象奉系军阀张宗昌最喜欢他的相声,常常招他去出堂会。据说他打官司时,常常因申辩机智诙谐而把审案的都逗笑了,只好放他回去。
但是万人迷毕竟是生活在一个非常黑暗的年代,是一个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艺人,因此他常常遭到统治者的迫害和侮辱。1906年,肃亲王耆善任北京九门提督时,就因万人迷是说相声的,而把他驱逐出北京,他只好到保定作艺。民国初年,万人迷被招去大总统府演出,他表演《吃元宵》,袁世凯听到“元宵”二字,认为是用“袁消”来咒他完蛋。于是就以诽谤大总统的罪名,把万人迷打了一顿轰出门去。正是这种低下的地位,困顿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使他很早就染上了抽白面和赌博的恶习。这使他成名以后虽然有时收入十分可观,但是不出几天,就被他抽光了,赌光了,还时常有债主登门索债。这样万人迷就不得不在规定的演出以外,再到街头表演。1926年张宗昌祝寿,招他去沈阳,不幸,这位名振八方的相声大王竟死在由天津到沈阳的火车上。对此,有人说是犯烟瘾瘾死的,也有人说是劳累过渡而发病致死。其实在那种社会环境里,这两种原因不是都挺合理吗!万人迷去世的时候,只有四十五岁,当时的政府当局恐怕引起争议,就草草验尸,草草埋葬了。万人迷盛年早逝,不仅自身落得凄惨的结局,而且无疑也给相声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上一篇:瑕瑜互见的作曲家
下一篇:相貌丑诗也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