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圣散子”
科技史上有这样的情况,将一处成功的方法,不恰当地移植到另一处,可能会造成失误。我国北宋时期就出现过这样的例子。
苏东坡被贬居湖北黄州,那里地靠江边,比较潮湿,当地人多患寒湿病,有一种燥热之药“圣散子”,服了它疗效很好。后来,苏东坡为“圣散子”方作序,从此,人们非常迷信它的神效。宋辛末年(1091年),永嘉这个地方瘟疫流行,人们纷纷服用“圣散子”药,但是因服此药而丧黄泉的人不计其数。宋宣和年间(1120—1125),“圣散子”药声盛行于京师,太学生们对它推崇倍至,因服此药而丧命的人不可胜数,医生便废了这个杀人的药方,再也不敢用它为人治病。
明朝弘治癸丑年(1493年),吴中疫疠流行,吴邑令孙盘,命令医生整理“圣散子”方,大街小巷遍地刊行北方,病人服了“圣散子”药后十无一生,病人皆狂昏蹶而死。
为何这神灵之方不灵了呢?根本原因在于不恰当地进行了移植。黄州潮湿,服了燥热的“圣散子”方立见功效。相反,1091、1120—1125和1493年在永嘉、京师、吴中等地的人并非是因潮湿而患病,而是因燥热患病,再服用燥热之药“圣散子”,热上再热,如火上加油,只能使患者病情加重,最后导致死亡。难怪清朝魏之琇感慨的说:“若不辨阴阳二症,一概施治,杀人利于刀剑。”
移植方法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将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它学科和领域,以促进其发展的一种科学方法。运用移植方法必须要研究移植的条件,机制和规律,研究移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不能盲目移植,否则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上一篇:要保护三峡美景
下一篇:言教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