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与教学大旨
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掀起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维新”伊始,明治政府曾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其中“文明开化”主要包括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改变传统的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等,为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服务,1868年3月,日本以天皇誓言的形式发布了政府的施政纲领——五条《御誓文》,其中的“破从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两条,表明“文明开化”的实质,即要放弃闭关自守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御誓文》的这一内容和前述改革口号,成为日本近代改革封建旧教育、兴办资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依据。遗憾的是,由于“明治维新”是日本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推行的,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即使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仍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的因素。特别是传统的儒学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封建的伦理观念普遍存在。武士道的穷兵黩武和热衷于“发扬军威”,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在日本为掠夺原料开拓市场而向亚洲近邻侵略扩张的过程中,进一步膨胀起来。这些情况使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具有封建的军国主义的性质,日本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带有了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例如,日本天皇于1897年发布的《教学大旨》就明显地反映了日本的近代教育在学习吸取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同时,坚持灌输儒家道德为教育的中心任务。《教学大旨》表示对时局的担心,唯恐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广泛传播导致君臣父子传统道德的崩溃,因此,突出强调日本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完成“臣民”的教育的任务;并将阐明忠孝仁义的道德和探求知识才艺并列为教学要务,明确肯定下来。“大旨”还要求在学校悬挂古今“忠臣义士孝子节妇”的画像,幼童一开始入学就要参拜这些画像,学校必须讲述他们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忠孝的教育等等。“文明开化”和教学大旨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一篇:文学虚构与对号入座的纠纷
下一篇:文王有囿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