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真迹可处寻
王羲之(321—379,——作303—361),琅琊临沂人(今山东省),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空,由于他通古今书体,创造出妍美流畅的新书体,改变了汉魏以来的朴袦书风,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书法影响深远,尽人皆知,被尊为一代书圣,名贯古今。但是,王羲之所书真迹无传,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所谓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代摹本或木(石)刻的拓本,这些摹年及拓本,经过若干人辗转翻刻、重摹,参以经手人的笔意,原迹已经失真,年代越往后越甚,现在能见到唐代摹本就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传世墨迹是西晋陆机平复帖,而东晋王羲之真迹却没有流传下来,这不只是因年代久远,纸、帛不好保存等原因,从历史记载看,是有一定的人为因素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攫取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第一罪人。例如《唐武平一徐民法书记》云:“太宗于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万机之暇,备加执玩。兰亭、乐毅,尤闻宝重。……及太宗晏驾,本入玄宫”。被誉为“行书第一”的《兰亭序》,在《唐何延之兰亭记》等中亦记载被殉葬昭陵(以上均见《法书要录》卷三)。关于这些记载目前虽有争议,但却为王书不得流传提供了线索。
今天,人们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无论多高,而不见真迹,也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六十年代,开展的兰亭序真伪并涉及到王羲之书体的大讨论,在文物界、书法界曾引起很大波澜,讨论尽管热烈,但没有王羲之的真迹,也不能得出比较园满的答案。
在书法史上,有此书法家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但被奉为“一代书圣”的作品,被人们奉为法书的圭皋,却没有一件原迹,确实是一件憾事。
上一篇:王羲之的遗憾
下一篇:王羲之骄嫉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