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朝的冗兵费用
宋王朝统治中国的320年中,在经济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但是,社会经济经过一段承平稳定的时期以后,出现了官无限额,兵无限员、僧道无限数的所谓“三冗”现象。“三冗”现象反映在财政上,便是冗费繁多,造成国用不足。不堪重负的冗兵费用便是其中一例。
宋朝兵制分为三种:一称禁军。属于天子的卫兵,守卫京师,备征戍之用。宋太祖时计19万5千人。半数驻京,半数更戍。太宗时扩增为35万人,真宗时又增为43万2千人,到仁宗时,因对西夏用兵,更增加为82万6千人,连同地方厢军43万人在内,全国军队共达1百25万9千人。用于养兵的费用几占全国赋税收入的十分之七八。拥有大量的军队,但战斗力却不强。据史载:太宗时为防止军士好逸恶劳,规定禁军领粮,一律自行背负,并且定期更戍(调防)、以习勤苦,均劳逸。咸平以后承平既久,将骄士惰,领粮不再自负而要雇人挑,禁军习于嬉游,骑兵甚至不能披甲上马,地方厢兵又只能从事杂役而不知兵事,不论禁兵厢兵厢兵都处于“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的状态。
一称厢军。属于地方州镇之兵,从事各种役使,多属召募而来,曾规定凡能募到一千人者,可特升一官,遇到灾荒时,大批饥民无以为生,就被募充厢军,于是农耕者越来越少,当兵冗食者则越来越多。另一称乡兵。属于按照户籍推选或雇募,专为防守乡里治安之用。包括初时边塞边区的番兵,均列于乡兵范围。乡兵的一切开支不属于国库支出,兵员数也不列全国兵员范围之内。
宋朝既有上述三支兵组成的庞大军队(乡兵不列其内,已极可观),但又无专责的将帅统御,平时亦不如训练,前者是太祖时规定旧制,后者则是后来荒怠所致,一旦用兵,很难制胜。平时已耗费国家极大财力,遇到战事更难筹应,以致多次对辽和对西夏战争中,多于屈辱中苛安图存。因此宋祁(度支判官)建议:除已列军籍者外,其他统遣返农村,这样就可增加数十万农村劳动力。但由于统治者优柔寡断,缺乏改革之志,而不了了之。到神宗时通过王安石主政,改革兵制,禁军兵额减为56万8千,厢兵减为20万7千,总额不到80万。节省了大量兵费,并改变了将兵不相知的旧制和将帅可以专任军队、不受州县干预之弊,取得一定成效。但到北后期徽、钦两帝时,兵额又扩大,而且召募多冗滥而无斗志,终于出现了“靖康之变”。所谓冗兵之害,不只耗费了国家财力,最后造成亡国之痛,教训之深,不可不察。
上一篇:宋杂剧真面目何在
下一篇:宋申锡清廉正直遭诬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