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御膳房
清朝的中后期,官僚机构开始臃肿起来,各衙门叠床架屋,一层层增加机构,扩编员额,人浮于事,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率。《清史稿·职官》中记载,清朝内务府“总管大臣无员限”,即可以随意找借口安排官职。一些想借此路辟“登龙之道”的人,都千方百计往那里安插亲信,直到人满为患,光是侍候皇上吃饭、喝茶的六品以上官员就有三十多个。乾隆八年,还“增置承办姜蒜领催、内副催总二人”。依此类推,买油盐酱醋,萝卜青菜、米面杂粮、鸡鸭鱼肉等等,都设专门官员、恐怕千八百人也不够用。
买姜蒜之类也要专门设官员“领催”,明眼人一看便知,那纯粹是为了给某些人弄顶乌纱帽,才想出如此啼笑皆非的点子。官僚主义者十分懂得设机构与安插人的奥妙,就是要先立好庙,然后不愁没有菩萨。所以,他们把心思花在千方百计扩充机构上。一次,道光皇帝想喝一碗片儿汤,叫御膳房去做。直到第二天,“内务府即递封奏,请添置御膳房一所,专供此物,尚须设专官管理,计开办费若干万金,常年经费又数以千金”。道光看了奏折,又好气又好笑,说:“前门外某饭馆制此最佳,一碗值四十文耳,可令内监往购之。”后来,内务府报告该饭馆已关闭,买不到。道光皇帝终于没喝上一碗片儿汤,只好无可奈何地感叹:“以万乘之尊,欲求一食物而不得,可慨矣夫!”
本来,做片儿汤在面食中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专伺候御膳的大厨师们不可能不会。能做而不做,这倒不是厨师斗胆抗旨,而是内务府的官僚们从中作梗,想乘机捞一把,于是才出了那样一个馊主意。从表面看,另“添置御膳房一所”的理由冠冕堂皇得很,是为了向皇上“专供”片儿汤,可以说对圣意十分重视,实际上,这些人小题大作的目的,在于想捞一个安插亲信、中饱私囊的机会。
清朝皇帝的御膳房一事,反映了官僚主义害人的历史教训。旧时代的官僚主义,害得道光皇帝喝不上片儿汤倒还是小事,今天的官僚主义,如任其发展下去,那是要贻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
上一篇:清朝共河的管理
下一篇:清朝顽固派反对建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