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顽固派反对建铁路
甲午战争以前,我国关内外共筑成铁路233公里,再加台湾铁路可以行驶的实际长度30公里总共也不过352公里。铁路发展速度迟缓是因资金筹集困难与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所致。清政府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是:建设铁路会造成几千万中国挑夫的失业;建铁路会纵容外国人打入内地;建铁路要推掉祖宗的坟墓,破坏风水,有损我孝悌之邦的宗法。
1865年英商杜兰德擅自在北京宣武门外敷设了一里多长的铁路,试行火车,后被步军统领命令拆除。1876年6月30日,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不顾上海地方当局的阻止,兴筑了一条从上海到宝山江湾镇的淞沪铁路,至1877年,清政府以285,000两银子买回拆毁。
1880年,为了解决开平煤矿运煤问题,开始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长十一公里的唐胥铁路。清政府顽固派官僚认为:“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因此,反对使用机车,只许用骡马拖曳,把铁路当做马路,把火车变成马车。事经一年,于1881年6月才重新使用机车牵引。这是中国正式有铁路的开始。
1886年,唐胥铁路延长至芦台,全长32公里。其后,清政府革新派又同意将这条铁路东展至山海关,西延长到天津与北京。于是李鸿章于1887年组成天津铁路公司,拟定“沽北之路,作为官商合办,“借此吸取股份资金。原来准备筹款银100万两,由于天津商人对官府有疑虑,只招得股银108,500两。缺额部份,由天津海防支应局借拨官款银16万两,向英商怡和洋行借款637,000余两,德商华泰银行借款429,000两,于1888年8月,才将铁路展筑至天津。从此完成了从唐山至天津的130公里的铁路,而天津到北京通州的一段铁路由于顽固派的阻挠,仍然未能动工。
19世纪后半叶,建筑路在世界上已不算什么新鲜事,而中国居然还不知道建铁路究竟是怎么回事,极端愚味,孤陋寡闻,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且不遗憾。
上一篇:清朝皇帝的御膳房
下一篇:清末中国航运的洋商倾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