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不足与谋
当楚汉相争之时,项羽恃勇自称西楚霸王,不把汉王刘邦放在眼中,但是他的谋士范增却深知刘邦不可小瞧。故而他为项羽筹划了鸿门宴,企图使项羽在饮宴间乘机杀死刘邦。然而刘邦心怀大志,却又能见机行事,在强敌面前虚与周旋,花言巧语,佯装忠厚。刚愎自用的项羽,为刘邦的假象所蒙蔽,看不出对方正是自己最强大的敌手,也不听谋士范增之劝,竟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致使范增恨恨而言:“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后来范增看项羽不信任他,一意孤行,遂离开项羽,因气病而亡。
这里且不说项羽其人,只论范增之感叹,为时岂不过晚乎?当天下纷争之时,英雄乘时而起,贤士择主而事,能否择得英雄而事之,乃是贤士识见高低之表现。陈平、韩信俱曾事奉项羽,但是他们都感到项羽不能容人、不能用人,因而寻机一一离开项羽而投奔了刘邦,成为汉代开国功勋,一为名将,一为名相。虽然他们后来结局不同,但他们起码成就了一番事业。不妄平生所负之志。与陈平、韩信相比,范增的见识未必低弱,但对项羽其人的认识上和态度上,三人则有很大不同。这当然同三人在项羽帐下所处地位不同有很大关系。无论如何项羽对范增还是相当尊重的,竟以“亚父”称之。但如果范增不受其虚名,也择主而事呢,最后则不会有含恨而叹,而死之事了。再退一步,范增既然甘心随项羽,就应当跟随到底,归根结底,范增的悲剧还是由他自己见识之差所造成的。
识人,这是人生最困难的问题。所以古人云“识人识面不识心”,人生得一知己难”,君臣遇合,同心同德,又能同患难,又能同富贵者,更是百中无一。人生离不开相互交往,唯志同道合者能长久。志不同、道不合,则必然分道扬镳。
上一篇:穷途潦倒的赵盛璧
下一篇:索福克勒斯的名剧仅有七部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