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武训传》开了思想运动先河
电影《武训传》是由孙瑜编导,由昆仑电影公司于1950年底摄制完成。这部新放映的电影是讲述清朝末年,山东堂邑(今聊城西)人武训幻想“念书能救穷人”,毕生为兴办“义学”行乞讨钱艰苦奋斗,从而受到封建统治者表彰的“千古奇丐”的悲剧。歌颂了坚持到底,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通过武训兴义学幻想的破灭,反衬农民革命的正确。但影片同时宣扬了受侮辱而不怨恨,受压迫而不抗争的消极思想。影片公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51年在报刊上展开了一场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仅四个月在报刊上就发表赞扬文章40多篇,也有人对此提出批评。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起草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严厉批评对武训及电影《武训传》的赞扬,指出:“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社论认为影片“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应当开展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的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以澄清文化界的混乱思想。讨论和批判这个电影,提出的不仅是如何评价武训这一历史人物的问题,而且引伸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次批判,实际上成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一部分,形成了建国后文化思想战线上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批判运动。剧组人员,发表过赞扬文章的人及有关领导同志都作了检查。同年8月底,讨论和批判告一段落。对电影《武训传》是可以讨论的,对它的缺点和错误也可以批评。但许多文章采取否定一切,无限上纲的作法,指责电影《武训传》是向新中国挑战,是“反动宣传”、“反动电影”。严重混淆了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这次批判实际上形成了一次政治批判运动,在一个长时间内对文化教育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上一篇:批判《园丁之歌》
下一篇:抛弃良策,庸才坐帅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