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守孤城致败
上海小刀会由广东、福建、浙江和上海等7帮联合组成,会员以小刀为标志,首领有刘丽川、李咸池、陈阿林、林阿福、潘起亮等。1853年9月7日,上海小刀会乘上海城内举行祭孔大典的机会,发动武装起义。经过短时间战斗,攻入县衙,杀死知县袁祖德。起义军占领上海后,便以文庙为总指挥部,依据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建立了“大明国”。在起义后10多天时间内,起义军便迅速攻占了上海周围的6座县城,起义军队伍发展到数万人。9月下旬,在清军和地方地主武装的进攻下,起义军被迫撤离上海周围的几座县城,退守上海。从此,开始了上海县城的保卫战。此时,起义军已由万余人减至几千人,凭借上海的城高墙厚和有一定粮弹的储备,固守孤城,以等待太平军的支援。至10月中旬,围城的的清军增至8000余人,加上乡勇,共约2万人,外加水师战船数千艘。起义军以英勇的抵抗,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1854年6月以后,在上海的英、美、法侵略军公开与清军勾结起来,企图以武力强迫起义军退出上海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形势日趋恶化,起义军仍顽强不屈。几次击退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但由于起义军长期固守孤城,兵员、弹药的补充越来越困难,粮食问题更是难以解决。从1855年初起,城中粮食几尽,军民饥饿而死者与日俱增。在内无粮弹,外无援兵,继续坚守已无可能的情况下,起义军于2月17日夜分路突围。出城后,许多起义军战士被清军截杀,只有少数起义军突出重围。
起义军占领上海县城后,坚守长达17个月,多次击退中外反动派的进攻,虽然英勇顽强的精神可嘉,但长期困守孤城,在战略上是失策的。当时,城外有数倍清军的包围,外国侵略军也近在咫尺。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坚守上海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寄希望于太平军的援助。但在待援无望的情况下,本应果断弃城突围,迅速转移到围城清军的侧后,逐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开辟一个新的根据地,或主动向南京靠拢,与太平军密切配合作战。起义的领导者没有如此,因而由困守孤城而导致失败。
上一篇:吝惜金钱丧失海战主动权
下一篇:困窘中的“煤电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