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希的错误匣
李比希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化学大师,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都有过重大贡献,被西欧一些国家授予科学院院士或名誉院士。但这样一位在化学界有重大影响的名人,竟使一项重大的发现失之交臂,使他抱憾终生。
1824年,一位德国厂商送来一瓶从海产加工厂的废液中收集到的棕红色溶液,请李比希帮助化验一下,以确定该液体的成分。李比希未作详细研究就贸然断定瓶避液体为“氯化碘”,随手把这瓶“氯化碘”塞进自己的药品柜里。
两年以后,法国巴黎大学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实验员巴拉,他在用氯水和淀粉处理黑角菜灰烬时,发现滤液分两层,下层呈蓝色,其中含有碘,上层色深黄且带微红,这是什么物质呢?巴拉并没有放过这一疑点,他连续做了各种试验,证明这是一种新的元素,于是写出了《海藻中的新元素》的论文,正式宣告溴元素的发现,这是化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巴拉一举成名。
李比希看了巴拉的论文,顿然醒悟,他想起了两年前的那瓶棕红色的“氯化磺”溶液,立即从药品柜中取了出来,他经仔细的化学试验,证明了瓶中之物根本不含氯,而正是巴拉向世界公布的溴元素! 李比希恼恨至极,一次轻率的断定,竞错过了一次重大发现。他写了“错误匣”几个醒目大字贴在药品柜上,并将柜子摆在了大厅中显眼的地方,以警戒自己在科学上的轻率和主观。
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侥幸,科学上的结率正确与否,要受实践的检验,它只服从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不屈从于名人的裁决。千百次的试验不一定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而一个武断的结论往往就会犯一次错误。
上一篇:李梦阳刚直不阿多坎坷
下一篇:李生达攀“高枝”罗致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