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之患
园林中的假山始于秦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魏晋南北朝的山水诗及山水画对园林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唐宋时建造假山风行一时。北宋皇帝赵佶在河南开封造了一座“寿山艮岳”,山高150米,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真假相连。这座山经过十多年的营造(公元1111~1124年)其规模达到空前的程度。元、明、清三代,垒石堆山之风丝毫不减,明代的计成、文震亨、张涟,清代戈裕良、李渔等掇山大师将假山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完善了假山艺术。现有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狮子林”,上海“豫园”,南京“瞻园”,扬州“个园”北京北海“静心斋”等。
文震亨《长物志》云:“石令人古,水今人远,最不可无,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掇山之术,是一种艺术与技巧的结合,应使人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之感,因为假山是人为的,又必须尽可能不露人工痕迹,故而掇山之难,甚于绘画、作诗,画家诗人历史上数不胜数,而画家能筑山的寥若晨星,诗人能筑山的凤毛麟角,象倪云林、王摩诘、计无否、张南垣等叠山大师,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
掇山乃造园最棘手的内容。而今,造假山之风,盛行大江南北,不加选石,不讲艺术,几乎“无园不山,无池不石”,许多街道、工厂、机关、学校、公园到处是“供人照相留影”的假山喷泉,甚至在假山上堆叠一些不伦不类的“白鹤展翅”,“胖娃娃”、“雄鹰”、“盘龙吐水”等等造型,粗制滥造之极,令人“望而生厌”。这样的假山,事实上是降低我国的园林艺术水平,有损我国掇山艺术的声誉,更有因施工技术不高,游人拥挤,攀登而出现倒塌,造成伤亡的惨痛教训。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们不仅应保护好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同时亦应慎重地摹仿古典园林的“精华”,以免弄巧成拙。
上一篇:倍受压榨的宋代“免行钱”
下一篇:傅雷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