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罢乐府
两汉乐府民歌是两汉诗歌中的精华。从西汉武帝时,便设立乐府官署,到民间采集歌谣配乐演唱。当时这项工作的规模很大,并在武帝之后继续进行了一百年,收集了大量民间歌谣。但从目前保存的汉代乐府民歌看,大部分是东汉时期的作品,西汉时的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乐府工作在西汉末年哀帝时受到了一次打击。
由于汉武帝的倡导,俗乐——以民歌为基础创作的音乐——广泛流行,上层统治者以此为娱,甚至发生争夺女乐的事情。汉哀帝作定陶王时就对这种现象极为不满,加上自身不喜音乐,即位两个月,便发布诏书,说世俗崇尚浮华工巧,郑卫之声才会流行,这样的音乐反过来会进一步助长浮靡风气的漫延。它腐蚀民性,使人舍弃质朴而追求表面华美,对国计民生都没有好处。下令“郑声淫而乱乐,圣王所放,其罢乐府”。(《汉书·哀帝纪》)。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迎合皇帝旨意,上疏要求裁减乐府工作人员,将原有的八百四十一人削减到三百八十八人。被免去的四百多人几乎都是演奏地方音乐的。汉哀帝的诏书中曾说:“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由此可见,这次罢乐府,主要是针对俗乐而来的。
汉初的郊庙音乐及歌辞是秉承秦代而来,属于古乐古辞,几乎没有人听得懂,设乐府采民歌入乐是汉武帝改革礼乐的措施之一,实行中,一直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哀帝罢乐府实际是保守派维护旧乐,反对新声的具体行动。虽然乐府被罢并没有能够阻止新声继续流行,但乐府中已经搜集起来的大量民歌,由于失去了演奏者,更主要的是由于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在文字上的保存工作便随之而受到疏忽轻慢,加之年代更迭,以至流传到今天十不存一,实在令人惋惜。
上一篇:残存的江南名园——环秀山庄
下一篇:江西苏区的反“邓、毛、谢、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