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记数法的两个历史误会
印度数学广为人知的成就是创造了现代的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然而这种简便实用的记数法最早是出现在中国。在距今三千年以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发现了相当完善的十进位位值制记数系统。其中不仅有对应于从一到十的基本字符,而且还有表示“百”、“千”、“万”等位值的字。对于十、百、千、万的倍数,一般用组合字,例如表示300就在“百”字下加“三”字。对多位数中两个非零数之间的零用空位表示。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约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筹算这一新的记数和计算系统。筹算使原来的记数法更加科学和完善。它取消了表示位值的字符,只用九个基本筹码和空位就可以表示任何一个自然数。以这种记数法与当今通用的记数法相比较,除了表示数字的符号不同,已经没有其他的区别了。
相比之下,印度直至公元六世纪,十进位位值制才基本上确定下来,最早的刻板记录见于公元594年,但这比中国约晚了两千年。如此看来,把印度认为是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的发源地显然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这种记数法的真正创造者是我们中华民族。无独有偶,把这种记数法通常所用的数码称为“阿拉伯数码”则是另一个历史误会。事实上,通常所说的“阿拉伯数码”确确实实是由印度人发明的。
大约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发现了印度数码比阿拉伯所用的28个字母的记数符号要简便得多,并容易书写。于是这种数码便很快传入了阿拉伯国家。而传至欧洲,则最早出现于公元976年的一本西班牙手抄本中。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种数码逐渐形成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形式。在数学史上,将它称为“印度—阿拉伯数码”。
上一篇:阿尔赛布提发表的文章是偷来的
下一篇:阿根廷总统庇隆改革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