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哀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千百年来是祖国人口的聚集地,哺育了中华儿女,但黄河灾害频繁,解放前的2500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使千百万人丧生,大片良田化成沙碱。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根治黄河,做出了很大成绩,使黄河灾情减少到有了相对的稳定。但近些年来,由于乱砍滥伐,西北、华北、中原黄河流域的森林所剩无几,几乎是一片裸地。特别是泄沙严重的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20年来森林面积减少一半;延安地区,仅1977—1979年就新开荒地180万亩;杏子河流域“垦荒”竞达植被2—40倍。黄河又出现可怕景象,含沙量竟居世界大河之首,表现出粥样硬化症。
黄河隐患日显一日,泥沙逐年增加,年平均泥沙流量500亿立方米,上中下游差异很大。输沙量兰州段每年1亿吨,包头段1.5亿吨,河南陕县16亿吨。含沙量平均每立方米38公斤,最大119公斤。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一米高,一米宽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30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高原每年水土流失40万平方公里,土壤肥力严重下降。30年来黄土高原腐植质已由3%降到0.3%,土壤含氮量由0.25%下降到0.03%。仅山西省损失的肥土,相当于1980年全省施用化肥的35倍。每年从三门峡下泄的泥沙中含氮磷钾肥40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现代化肥年产量的4倍。由于水土流失,使大部份耕地产量长期在每亩200—300斤徘徊。
泥沙淤积下游。黄河每年有16~20亿吨泥沙下泄,进入河南、山东平原地带淤积下游,使下游河床以每年抬高10厘米的速度上升,现在河床已高出两岸3—10米,最高处达20米,成为一条悬河,黄河下游的河床,竟然成为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黄河流域的延途平原地区,为了保住家园,年年修堤不止,1949—1979仅河南、山东两省用来加固1800多公里长黄河大堤的石土,总计4.8亿立方米,每年动用人力30~40万。
黄河泄洪能力下降。100多年前黄河花园口可通过每秒3万立方米的洪峰,1958年可通过每秒2.28万立方米的洪峰,到了1973年只能通过每秒5000立方米的洪峰,当1977年出现每秒8400立方米的洪峰时,周围各城镇十分紧张,就连郑州、开封一带都已险情丛生。河口三角洲以每年1~2公里的速度向前延伸,解放后已向前推进30多公里。黄河泄洪能力下降,使堤外几十条交通干线,上百座城市,上亿人口,5亿亩土地,处在河水威胁之中。
如今黄河有三多,上游峡谷多,中游泥沙多,下游堤坝多,均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下游堤坝长达3100公里,悬河靠南北两岸千里“金堤”约束,遇到大洪水,即有决口的危险,如果各支流同时降暴雨,洪水骤发就会酿成大难。黄河的状况,再也不容漠视了! 我们当引为教训的是:
森林是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用牺牲森林的办法来发展生产,无异于杀鸡取卵,要坚决制止乱采滥伐,要执行森林保护法。
要对黄土高原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理。植林种草,增加植被,因地制宜地建立起林地、草地、农田的正确比例和合理配置,实行农林牧综合的生产体制。
要保护黄河资源,严禁把“三废”排入水中,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上一篇:黄巢起义失败自刎
下一篇:黄金梦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