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写给下一个世纪的小说
《红与黑》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重要的作品,它标志着司汤达文学创作的最高峰。然而,这部杰作在1830年问世后,不仅没有出现满城争睹、洛阳纸贵的局面,相反,文坛一片死寂,几乎没有一个人发现它的价值。甚至直到1842年司汤达去世,《红与黑》仍旧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看来,这是超越时代、为下个世纪准备的小说。
1827年,司汤达利用《司法公报》上刊载的一个家庭教师杀害女主人的刑事案件作素材,创作了一部小说,原名《于连》。1830年5月,在校印期间易名为更富象征意义的《红与黑》。这部小说展示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因而副标题是《1830年历史纪实》。小说从法国外省到首都巴黎,从社会底层到高级贵族,通过教会、政党及各阶级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对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政治斗争、社会矛盾、人情风物作了真实的描绘。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展现“十九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司汤达语),抨击了贵族、教会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作品虽以于连的爱情经历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只能是政治小说。
《红与黑》艺术上也是十分出色的。它以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来结构小说,情节集中、紧凑、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书中人物来源于现实生活,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尤其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于连这样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甚至挖掘到了人物的潜意识。司汤达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深层意识的活动,开欧美现当代意识流小说的先河。
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从艺术成就上考察,《红与黑》都是一部杰作。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杰作也有不被人赏识的时候。不过司汤达一直对《红与黑》等作品充满信心。他宣称,到1880年才会有人读他的作品,到1935年他才会被人们理解。现在,司汤达的预言已经得到了完全的证实。法国现代文学大师路易·阿拉贡这样称赞《红与黑》;“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具有这样的科学意义和历史意义”,它是十九世纪文学中“一切现实主义的根源”。人们在对司汤达的自信和他超越时代的创作表示叹服的同时,又不禁为他不能亲耳听到阿拉贡那样的热情赞扬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上一篇:《窗外》引起的轩然大波
下一篇:《金瓶梅》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