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获诺贝尔奖后自杀
川端康成(1899—1972)生于日本大阪一个医生家庭。自幼丧父母,少年时失去唯一的姐姐和祖父,成为孤儿,生活艰辛。1924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1926年发表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而一举成名。在日本名作家菊池宽的支持下,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宣传“艺术至上”、“政治与艺术无关论”,成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以他为代表的“新感觉派”,与以小林多喜二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派、和以野岛畸藤村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派相对垒,成为三足鼎立之势。1929年,川端康成加入“新兴艺术派”。1933年,他与武田麟太郎创办《文学界》杂志。1943年,他以战地记者身份,随日本侵略军到中国东北、华北地区采访。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他陷入痛苦与忧伤之中。不久,投入国内外文学社交活动,先后任日本笔会会长(1917—1965)、国际笔会副会长(1958)、日本艺术院文学部长(1960),曾在台湾和南朝鲜主持“亚洲笔会”。
川端康成勤于写作,先后发表的《伊豆的舞女》(1926)、《感情的装饰》(1926)、《雪国》(1935—1947)、《山之音》(1949—1954)、《千羽鹤》(1951)、《昏睡中的美女》(1960)和《古都》(1962)等小说,以他高超的叙事文笔,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因而享誉海内外,多次获奖。1957年,获联邦德国政府的歌德金质奖章;1960年,获法国政府的艺术文学奖章;1961年,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1963年,他因《雪国》、《千羽鹤》和《古都》三部杰出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首位、亚洲第二位获得这项国际文坛上最高荣誉者。
谁能料到,他在四年之后,即1972年4月16日,他用煤气自杀。
川端康成为何突然自杀?第一,崇尚虚无主义,陷入文学创作危机。他少年时成为孤儿,青年时多次失恋,中年又遇日本惨败,却不能正确对待,于是养成孤独、忧郁、颓废的情绪。他坚持以虚无主义态度,描写悲观颓废的情绪。变态心理和追求感官刺激作为自己的文学创作风格,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最终导致写作题材范围狭小,陷入虚无主义的艺术桎梏而不能自拔,形成文学创作的危机。第二,政治上的怀古保守思想,崇尚右翼法西斯分子三岛由纪夫的剖腹自杀的精神,加之相信佛教学说。这三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以自杀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宿。
由此可见,一个作家创作勤奋刻苦、意境新颖是可嘉的,但不能陷入虚无主义的危机之中,不能自拔;人生的经历,孤独、忧郁是难免的,但不应悲观、颓废而自杀。这个典型事例正可作为后世的鉴戒!
上一篇:崇祯的用人与明朝的覆亡
下一篇: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