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单一目的之历史教训
马克思主义认为: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自从有了学校以来,便产生了“学校体育”。由于学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肩负的任务并不全然相同、使学校体育也必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这局限性十分明显地显示在它的目的上。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其当时社会需要决定的。——中国夏代的“庠”,是最初的学校,它受当时征战之需的制约,只能是“习武之地”,不但没有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也不可能有学生得以全面身体训练的体育,只是服从军事需要罢了。商代的“序”,是比之夏代的“痒”有所进步的学校,但也偏重于军事训练,“乃习射之地”。周代的“辟雍”,虽增加了“礼”等内容,但仍以军事训练为主体。到了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私塾林立,百家争鸣,改变了办学方针和教育内容,兴“六艺”,但从学校体育上讲仍把军事训练置于首位,教学生学“射”“御”,学会射箭和驾战车,以充当战争中的军事人材。
在西方,古希腊罗马,其学校体育也大致如此。斯巴达体育则强令7岁男孩集中军训,直到20岁才算告一段落,以“培养勇敢的军人”。雅典体育虽不要求青少年集中军训,但所强调的“培养完美的人”,也是指战争所需的“勇士”。而罗马时期所设的“角力学校”,更是专门培养角斗士和战争勇士的。
学校体育的单一目的,尤其古代体育突出了军事目的,就必然地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之后,人文主义者把人抬到主位上来,强调社会需要应最终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文艺复兴之后,对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进行了较大改革。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出现,又重蹈历史复辙,大搞起“兵操”来。
到了十九世纪末,竟技体育大发展,并促成了奥运会的恢复,这本是一大好事;但却又引出新的麻烦——一些人极力鼓吹起“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竟技体育”来。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从历史的教训中找出应有的真理:古今中外,凡是把“学校体育”的目的单一化,尤其是强调“社会需要”,而忽视其人的全面发展的自身需要,则必然导致“学校体育”的畸形发展,并使其社会功能也随之降低。
“学校体育”单一目的论,确该休矣!——历史这样告诫我们。
上一篇:“只有一个专业”论
下一篇:“新月”不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