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而被摧
自古以来,文人向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力量,他们或成为统治阶级的附庸文人,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远避名利,或借酒浇愁虚掷人生,或谈玄论虚彷徨苦闷,这些人虽然身心痛苦,但终究还能保全性命。另有一种文人,嫉恶如仇、刚直敢言,他们往往不计利害,胸无机心,一无遮掩地把对统治者的不满表露出来。这些人往往为统治者所不容最终惨遭杀害。魏晋时期的孔融与祢衡就是其中的例子。
孔融,字文举,曾任北海相,后归附曹操,开始时对曹操还很友善,曾写过《荐祢衡表》与《论盛孝章书》向曹操举荐他二人。后来,他对曹操的政策越来越不满,并屡次加以攻击。当曹操的儿子曹丕强占袁绍的弟媳甄氏时,他就上书曹操,说当初武王伐纣,曾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其故,问可有什么出处,孔融说只不过从今天的情形推想而知罢了。有一年年荒粮缺,曹操下令禁止造酒,孔融又几次上书反对,并“多侮慢之辞”。并且,他还有这样一套理论,认为儿子与父母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只不过就如同把东西放在瓶中一样。如果在饥荒之年,父亲不肖的话,食物宁可分给他人。于是他终于因为“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而被曹操所杀害。
在《荐祢衡表》中被孔融称为“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祢衡,是比孔融小二十岁的忘年交。他们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彼此互相称赞,“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对封建的圣贤们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曹操对他非常忌恨,就召他为鼓吏,想趁机羞辱他一番,然而祢衡却趁宾客云集之际,击鼓骂曹,倒把曹操给羞辱了一顿。但曹操为了不招来枉杀名士的非议,并没有亲手杀死他,而是把他遣送到荆州刘表处,刘表又把他转送往江夏太守黄祖,最后,祢衡终于被杀害在黄祖的手下。
作为一代文人,他们本来可以为这世上留下更多的文学财富,然而由于他们的刚直敢言而触怒统治者,使得他们成为封建屠刀之下的冤魂,令人惋惜,令人感叹!
上一篇:冰冻尘封三十年
下一篇:初衷救济贫困·结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