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申锡治黄,决口越堵越宽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连天阴雨,黄河暴涨,冲垮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县)一段河堤,宽约850米。宋王明派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去治理,决口堵不住。当时“合龙门”是用“埽”来堵塞。“埽”是用秸杆、土、石等卷成的大圆捆,直径一般从一米到三、四米不等,长60步(约100米),用竹索等扎紧。郭申锡就是用的这种老办法,做成100米的长埽,用很多人推拉着运到决口处,但因水深流急,埽身太长,几次“合龙门”,汹涌的洪水一下子就把埽冲跑了。
这时,水工高超建议说:“埽身太长,不容易把它压到底,起不到断流作用,反而把绳索都拉断了,如果把60步的埽分为三节,每节长20步,彼此用绳索连起来,先下第一节,当第一节压到底后,再下第二节、第三节,”这样逐节压下去,省工省料,事半功倍。他的建议包含着朴素的运筹学方法,分段作业要比一次作业优越。
高超的革新方案,道理透彻,作法简单清楚,但是郭申锡抱着陈旧方法不放,不肯采纳一个小小河工的建议,仍用长埽合龙门,结果是长埽一次次被冲走,龙门不但没合,反而愈来愈宽,他也因此被降了职。
当时,在北都做留宁官的贾昌朝,认为高超讲得有道理,就暗地派人到下游去打捞被冲走的长埽,回收许多秸杆、竹索等材料,按高超的方案去做,终于巧合龙门。
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有多种方案,对于不同的方案要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方案。郭申锡之所以堵塞失利而被免职,关键是没有对新旧方案加以比较,弄不清二者的利弊,只知沿用陈旧方法,致使决口越堵越宽。
上一篇:郭守敬的发明创造未能推广
下一篇:郭申锡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