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爱迪生失之交臂的发明
爱迪生(1847—1931)是世界上的发明大王,一生发明之多,他自己也记不清,仅获得专利的就在千项之上。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发明,妇孺皆知,但他却漏掉了一项重大发明,这就是他发现了关于热电子发射现象的“爱迪生效应”,却没有跟踪追击,发明出电子管来。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电灯,但电灯寿命太短,碳丝不耐高温,使用不久便被烧断。为了防止断丝,爱迪生用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试行改进。1883年,爱迪生在进行电灯的研究中,忽发奇想,如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也许可以阻止断丝,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断丝如故。但他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电流通过。铜线与碳丝并不联接,电流从何而来?难道在真空间隔中,电流也能通过?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他想,也许可利用这一效应来制成测量某种参量的计量器,如电流计、电压计等。于是,他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爱迪生效应”。
其实,爱迪生已经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只电子管,由人工从碳丝上释放了第一批自由电子,遗憾的是,爱迪生只注意到了这种表面的效应,并没有继续深究效应背后的电子,从而错过了捕捉电子的良机。
英国的弗莱明(1849—1945)进一步研究了这一效应,发明了二极管,由此开辟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新纪元——电子时代。
黄鹤一去不复返,峡云无迹难再逢。爱迪生与电子擦身而过说明,科学研究同样需要一种穷追猛打落水狗的精神。
上一篇:由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想起的
下一篇:电脑棋手有意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