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善·螺害成灾
广东中山市沙溪区一个巴西华侨于1981年引进一种水产种苗——福寿螺,那时人们发现这种螺粗生易养,蛋白质含量高,可以食用。1984年广州郊区科委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认为它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副食品,于是一些新闻单位也在报道中刮起了“养螺致富”的旋风。接着,水沟、鱼塘甚至水缸里都养起了福寿螺。但是,由于福寿螺本来就味道不佳,从1985年开始就难以销售。原来圈养不严的福寿螺被弃于荒野河涌农田,这些繁殖速度极快的小动物在农田里如鱼得水,成片地摄食禾苗蔬菜,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和规模繁衍扩散。如今在广东、福寿螺已成为继鼠、虫、病、草之后又一大害,1991年全省稻田发生螺害面积达1000万亩,汕头市每年要发动几十万人投入灭螺活动。真可谓请神容易送神难!
福寿螺祸害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呢?据有关部门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引进种苗的积极性很高,但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种苗引进都有一套法规予以监督制约,而水产种苗的引进至今没有立法。到目前为止,福寿螺的引进竟然查不出立项单位,找不到审批部门,更没有通过检疫手续。从这我们可深深认识到引进政策必须要有完整的管理机制作保证,另外,管理咨询服务机构也应逐步建全,从而全衡市场效益,做市场可行性预测,以免盲目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上一篇:第布兰杰斯的一个数学证明被学术界轻易否定了
下一篇: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