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利的刘乾坤
刘乾坤是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苇湖梁派出所民警、苇湖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是一位共产党员。几十年来,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曾荣获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乾坤的父亲是一名电影放映员,刘乾坤8岁那一年,有一次父亲在一个村子里放电影时,把一笔钱给了3个生活贫困的人。刘乾坤听说后,深深地为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当时小小的他就在心里许诺:长大之后也要像父亲一样经常帮助别人。
1967年,刘乾坤初中毕业了,他被分配到农村去插队。他所在的那个村里,有几位军烈属和五保户,由于家里缺乏劳力,挑水很困难。刘乾坤便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用木桶为他们挑水,在他插队的那两年时间里,他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刘乾坤开始了他的善举之路,此后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好事。
1969年冬天,也就是刘乾坤19岁那一年,他从黄河岸边入伍,后随着部队来到了天山脚下的军营,开始了军人的生活。十个月之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个月有六块钱的津贴。
入党宣誓的那一刻,刘乾坤觉得,这一刻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还暗自在心中立下誓言:做一个雷锋式的好战士,为人民服务。刘乾坤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着当初许下的诺言。
1975年,刘乾坤被提为了排长,每个月工资70.56元。有一次,他到乌鲁木齐出差,利用这次机会做出了一次“出人意料”的事:他把存了6年的存款和工资一共360元全部都寄给了河南省濮阳县黄河水利办公室,署名为“新疆某部队的红兵”。这是刘乾坤的第一次捐款,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360元,现在听来也许只是小菜一碟,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在20世纪70时代,它足以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后来,刘乾坤又先后为河南省濮阳县五星公社谢店大队的贫困户寄过6000元钱。
因为他曾经在那个地方插过队,受到过那里的父老乡亲们的资助,刘乾坤对他们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对于刘乾坤的捐款,他自己这样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只要他们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好人就够了,何必一定要知道是谁呢。”
从1975年开始,刘乾坤就开始了他默默无闻又轰轰烈烈的捐款生涯,他的钱到过很多地方,如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中国公安英烈基金会、希望小学、亚运会、儿童教育基金会、残疾人联合会、皖、豫、鄂、南疆改水工程、地震灾区等等。
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失学的儿童重新回到了明亮的教室,很多生活困难的人家日子开始一天天好起来。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的捐款已经达到10万元。
刘乾坤捐款时不图名与利,很多时候都隐姓埋名,有时候甚至连地址都是假的,因为他知道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让别人看的,而是为了圆自己的梦。刘乾坤表示:“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只要他们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好人就够了,何必一定要知道是谁呢。”
1991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开始动工,他又以化名“刘建军”给黄河水利办公室寄去了50元钱。后来,虽然小浪底水库已经完工,但是他依然还是每月按时寄钱。
当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钮茂生听说有个叫“刘建军”的人经常捐款后,曾多次指示下面的人一定要找到他,希望能够在小浪底工程竣工剪彩时请他坐在主席台上。
可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几经查询,得到的结果都是“查无此人”。直到1996年,国家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50周年,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活动,他们想邀请“刘建军”参加。为此,他们还特地发出了一封公函,这封公函惊动了新疆军区和《解放军报》的驻疆记者。
费尽一番周折后,他们终于和刘乾坤取得了联系。可是,刘乾坤却婉言谢绝了,因为他算了一笔账,从郑州来回乘飞机再加上食宿,最起码也得花费几千块钱,还不如将这笔钱用在“黄河治理”上。他的这份善意,实在无法不令人感动,大家都为他的高风亮节感到敬佩。
他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公正无私的办事原则和高尚的人格魄力,征服了很多群众的心,在他们中间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模范表率作用。提起他,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他是一个真正的好干部,好党员”。
一个在新疆生活了30多年的河南人,30多年来一直化名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捐给社会公益事业及贫困者,而且他在汇款单据的落款上,都是以“红兵”“刘建军”“乌市69250部队”的名义帮助他人的。
刘乾坤的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一种真正的雷锋精神吗?他的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吗?
刘乾坤看起来十分清瘦,脸上已经出现了岁月的痕迹,但总是穿一身警服的他,目光却总是炯炯有神,脚步坚定有力。他是苇湖梁街道办事处任的副主任,平时的工作很忙碌,但他从来不说苦不说累,将人们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
有一次,他在苇湖梁煤矿的一个家属院里,看到一个破旧的小平房,里面住着一位50多岁的维吾尔族人。经过询问,他得知这个人是从南疆过来的,没有收入来源,生活也就没有保障,有时候一天只吃一个馕,连咸菜都吃不上。
刘乾坤的善心又被激发出来了,他当即便去买了两袋面粉送给那个人,还给了他200元钱。之后,他曾多次接济过他,直到他找到工作为止。
辖区的一位居民吐尔洪不幸下岗了,他的父亲是一位退休工人,他老人家身体不好需常年吃药,吐尔洪的母亲没有正式的工作,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刘乾坤得知这种情况后,便四处奔波为吐尔洪联系工作,还带头为他捐款310元,还号召同事们慷慨解囊。当他把大家捐的640元钱送到吐尔洪家中时,吐尔洪年迈的父母泣不成声,拉着刘乾坤的手久久都不放下。在他的张罗下,吐尔洪也有了一份工作。
后来,吐尔洪的父亲生病住院,刘乾坤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为老人拿钱看病,让这位维吾尔族老人至今都无法忘记。
沙依提是水区公安分局的一名退休民警,由于老伴和两个女儿都没有工作,全家四口人仅靠着他那微薄的退休金度日,生活过得相当困难。刘乾坤一直都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沙依提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让家人住上楼房,遗憾的是,这个心愿还没有实现,他便因病去世了。
沙依提走之后,刘乾坤对他的家人更加照顾,并时时刻刻将他生前的心愿放在心上。2000年时,刘乾坤分到了一套楼房,但是他并没有自己搬进去住,而是花了11000多块钱将楼房买下,随后过户给了沙依提的家人。拿到房产证后,沙依提的妻子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她和两个女儿高兴地搬了进去,而此后刘乾坤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她们的资助。
刘乾坤的光荣事迹实在多得数不胜数,助人已经成为人生中的一种常态。有一次,融合社区居委会原副主任努尔买买提不幸被查出患了尿毒症,可是10多万的医疗费用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得到这一消息后,热心的刘乾坤自然又是闲不住,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做了体检,他想把肾捐给努尔买买提。直到体检的结果出来,医生说不符合才放弃。
肾没有捐成,刘乾坤就把每个月的工资给患者努尔买买提让他作透析费。隔三岔五地去看望他,每次去还都塞给他几百元钱。尽管相对于整个医疗费用,这些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其中所包含的浓浓爱意却是无法割舍掉的。
2004年10月,努尔买买提手术后在家进行休养,他的女儿又考上了大学,处处都急需用钱,刘乾坤又毫不迟疑地将自己刚刚获得的个人奖金1000元送了过去。
后来,当努尔买买提的爱人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声泪俱下地说出了这些事情,将在场的观众都感动地落泪了。直到现在,努尔买买提说到刘乾坤就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2005年4月,又有一位患者得了胃溃疡,几天后又确诊为肝硬化。刘乾坤得知后,就把他送到济困医院治疗,还给他留下了3000元的治疗费。治疗期间,他一有时间就过来探望,每次探望他都不忘带上营养品、日常生活用品。
患者眼眶中噙着泪水回忆着刘乾坤的善举,还不忘再三说着一句大家都知晓的话“他真是个好人哪!”在刘乾坤的生活中,像以上这种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像刘乾坤这样做好事不愿留名的人实在是可敬。当有人问他:“这么多年来,你一共捐了多少钱呢?”面对这一问题,刘乾坤总是持回避的态度。
有一次,古尔邦节到来之际,刘乾坤自掏腰包买了几只羊,带着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去慰问一些困难户。办事处的一个干部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给这么多人都发羊,也给我一只嘛!”刘乾坤认真地回答他:“你哪里需要这个,比起他们你的日子好多了。”的确,刘乾坤总是将自己的善意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1995年8月的一天,刘乾坤正在翻看一份报纸《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目光。这篇文章讲述了四川省雅安市南郊乡澄清村孤儿古云丽的故事,她的养父双目失明,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学习也没有保障,面临辍学的危险。
刘乾坤看完文章后,深深地被古云丽的自强精神所感动,从此以后,他每个月便会为古云丽寄去100元,用的是化名“刘建军”。在他的帮助下,古云丽念完了大学,她通过邮局给部队的首长写了一封感谢信,可是部队里却并没有刘建军这个人。
宣传干事把古云丽寻找恩人的信,送到了新疆日报社。直到2005年,在多方好心人的帮助和协调下,古云丽终于和自己的大恩人通上了电话。电话里,古云丽的感激话说了一大堆,刘乾坤对她也十分关心,两个人就像亲人般一样。有一次,古云丽生病住院了,刘乾坤听说后立即就寄去了3000元钱。
有一次,刘乾坤接到了来自四川的一位男孩的求助信,他的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几乎连学都快上不起了。男孩偶尔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了刘乾坤的事迹,就试着向他写了一封信,刘乾坤收到求助信后,向男孩所在的学校打电话核实了情况。
之后,刘乾坤曾多次向男孩寄钱。刘乾坤总是说:我的善意会让那些受到帮助的人觉得这个社会还是有希望的,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刘乾坤将自己所能奉献出来的都奉献出来了,这是一种真正的无私精神,充分体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个革命军人的本色。
上一篇:一定要把握好现在
下一篇:不要随意怀疑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