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一六国谋划的吕不韦
吕不韦 (? ~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政治家。关于他的籍贯,历史
典籍中存在着两个不同记载。《战国策·秦策五》说他是濮阳人,而《史记·吕不韦列传》则说他是阳翟人。这阳翟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禹州,而濮阳的位置古今变化不大。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确指哪个记录更可靠些。好在这两个籍贯都没有越出今天的河南省范围。
吕不韦本来是一位商人。经商不但使他腰缠万贯、为日后的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更培养了他伺机而动的性格和能力。一次成功的政治投机,彻底改变了他后半生的生活轨迹。
大约在周赧王五十五年 (公元前260年)前后,正在邯郸经商的吕不韦,遇到了秦国质子子楚。“质子”就是国君的儿子或孙子而被送到他国作人质的人,战国七雄之间常有交换质子以取信对方的做法。子楚在太子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排行居中,母亲又不受宠爱,所以被送到与秦关系紧张的赵国作人质,处境十分窘迫。吕不韦与子楚接触后,发现后者“奇货可居”,他跑回家问父亲: “农民种田获利多少?”父亲回答说: “十倍。” “经商获利多少?” “百倍。” “那么拥立国君呢?”他接着问道。父亲回答说: “无数。” 吕不韦以一个商人的价值取向来决定自己的行动,终于下定了政治投机的决心。
吕不韦来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经过一番紧张的活动,他韦摸出了许多宫闱秘闻。原来,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嫡子还没有确立下来。华阳夫人虽然受宠却没有儿子,吕不韦找到了下钩的地方。他游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并通过姐姐向妹妹陈述利害关系: 您之所以能够被宠幸,原因在于姿色出众。而常言说得好,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如果不作长远打算,以后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子楚非常贤明,由于排行居中而不能被立为嫡子。如果您能纳他为子,帮助他成为嫡子,他以您为母亲,将来即位后,您自然就是太后,地位也就巩固下来了。一番话打动了华阳夫人的心,她果然按照吕不韦的指点行事,子楚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嫡子,吕不韦因而也被任命为子楚的老师。
吕不韦尽到了老师的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他还拿出资财供自己的学生交朋友用,“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公元前251年,在度过长达56年的君主生涯后,昭王终于寿终正寝,太子安国君继位,他就是孝文王。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子楚自然当上了太子。由于父亲占去太多的时间,孝文王在位一年就去世了,子楚顺利地登上了王位,华阳夫人被奉为王太后。吕不韦终于也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节。他官拜丞相,被封为“文信侯”,洛阳10万户人家成为他封邑内的臣民,此后他又得到燕国10城作为封地,吕不韦真地在政治上暴发了。
子楚在位3年就又撒手人寰,他的儿子嬴政继位为君,时年只有13岁,大权自然由太后和丞相分掌着。“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不韦为相,又益尊贵,号曰仲父”。吕不韦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他在丞相位置上干了13年,直到秦王亲政后他被免去职务为止。
吕不韦任丞相期间,正是秦统一的前夜。秦国国力空前强大,统一战争势如破竹。吕不韦坚持范雎以来的远交近攻方针,东方六国的土地从而不断地纳入秦的版图。在他的策划下,三川郡、太原郡和东郡相继建立,造成了包围三晋以利于各个击破的大好局面。并为几年之后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家学说被确立为指导思想。法家奖励耕战,主张轻罪重罚,推行什伍连坐制度,其统治不免残暴一些,秦国因而被视为 “虎狼之国”,名声不很好。吕不韦来自东方地区,他决心改变秦国的形象。在武力统一天下的同时,他要以新的思想作指导,兴文治以冲淡世人对秦国的坏印象。
吕不韦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招揽宾客。战国时代,知识分子游宦蔚为风气。他们四出奔走,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言合则用,不合则去”,各国都在竞相招揽,东方四大公子以养士而名闻天下。吕不韦 “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欲以并天下”,“于是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一下子招来宾客3000人,为秦国准备了一个庞大的人才库。
此举还有更深的用意。他让宾客们 “人人著所闻”,集中编纂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这就是《吕氏春秋》一书的由来。《吕氏春秋》被完整地保存下来,通过这部书可以看出吕不韦的真实思想来。这部著作杂揉阴阳、道、墨、儒、法诸家学说,试图在熔为一炉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博采众家而又自有主见的思想体系,因此前人恰如其分地把吕不韦称为“杂家”。所谓的“杂”是就来源而言的,决不是杂乱无章的意思; 在杂采众家的基础上而有所专主,正是吕不韦学说能够成家的内在根据。吕不韦在做更改指导思想的尝试。他想赶在秦王亲政之前把指导思想扭转过来,因此《吕氏春秋》就是他的政治宣言。在秦王亲政的前一年,吕不韦命令把《吕氏春秋》悬挂在咸阳城门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是在向年轻的国王示威。
吕不韦当政的最后几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受太后宠爱的嫪毐, 不断向他挑衅, 这在朝廷内外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吕不韦的权力基础发生动摇。更为可怕的是秦王一天天在长大,很快就要亲政,相权与君权的矛盾冲突尖锐起来。在这两对矛盾中,吕不韦的处境都不妙。因为他的对手一个背靠太后,一个则坐在至高无上的王位上。始皇九年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有人揭发嫪毐与太后私通, 秦王乘势铲除了嫪毐集团。厄运接着降到了吕不韦的头上。第二年十月,秦王政就下令免去吕不韦丞相一职,命他必须迁出咸阳,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居住。一年以后,鉴于东方诸侯们纷纷为他说情,“秦王恐其为变”,又下令将吕不韦流放到边远的蜀地。吕不韦自知不免,于是饮鸩自杀,结束了自己那斑斓的一生。
吕不韦经商的事迹我们无从评价,因为史书中没有留下多少具体的记载。作为一个政治家,在他当政的十几年间,不断重创东方六国,扩大了秦国的版图,为秦国的最终统一铺平了道路,应该说吕不韦对于秦国的统一事业是有重大贡献的。而统一又是历史潮流之所在,因此对于弄潮儿的吕不韦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上一篇:为民请命的杨东明
下一篇:义勇军领袖杨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