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征博取中州文献的李时灿
李时灿 (公元1866~1943年),字敏修,号暗斋。河南汲县(今河南卫辉市) 人。兄弟四人,排行第二。其祖父李安澜,字静舫,中咸丰举人,有著作问世。父亲李荣鼎,字雨农,曾考中秀才,以教读为业。
李时灿自幼生活在书香门第,再加上刻苦好学,天资聪慧,12岁便显露才华,在县考试中名列前茅。16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27岁为刑部部曹,开始了仕宦生涯。先后出任过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河南学务公所议长兼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救灾公所所长、救灾总会会长、资政院议员; 入民国后,又出任过河南教育司司长和北洋政府的参议员、众议员,又担任过《河南教育月刊》社长,以及中州文献征辑处处长。
李时灿出身私塾,但不守旧,在创办新学的热潮中,敢于破除迷信,改三仙庙为学堂。此举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光绪三十二年 (公元1906年),一伙暴徒把他家毁了个一踏糊涂。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也不怪罪,向全县人民发布了《告汲县父老书》,讲清道理,解除众疑,继续致力于新的教育事业。当时,正逢科举将废,新学初创之际,众见纷纭,各执一端,不可究诘,可他不但发出 “学无新旧,惟其是耳” 的明断,且还积极身践力行,普及教育,作育人才,从事河南教育事业的改革,对新学的建立,课程的设置,教法的更变,经费的厘定等方面,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在他创办的学校里,如中州公学、汲县中学、汲县小学等,皆是中西课程并举。他亲自主编《河南教育月刊》,宣传新教育,推动中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一生以从事教育后学为乐,还先后在寡过书院、经正书院、致用精舍、颍滨精舍、遵经学堂等学宫讲学。受其陶冶的,不下千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学生遍中州。
李时灿生在祖国多难之秋,对人民疾苦深表同情。光绪二十年,河南大旱,他见汲县“不平益甚”,贫民饮泣,便找巡抚刘树棠、知府曾培,提出“改绅主官督,士农均输,不假胥吏,积弊以除”的主张。又到安阳、济源等地,筹集粮款,办理救灾事宜。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天旱不雨,他一方面广谋钱财,普施赈济; 一方面办“凿井社”、“振民社”、“平民织布厂”,组织生产自救,为度荒作长远打算。并同慕名而来访的张学良将军商定,迁豫北灾民万人去东北三省,广开灾民生路。一次,儿子同儿媳要给他做寿,他劝阻说: “不要给我做寿,如你们夫妇有钱,可以给学校和社会上办图书馆,也可以捐给百姓。虽属杯水车薪,也算有益。”
李时灿为人正派,力主正义,敢于抵制当局的腐败。光绪二十七年,岑春荣主持豫北防务,将其筹措的救济款挪用,他很气愤,多次找知府于海帆交涉,遂将该款追回。1913年,因推荐同盟会会员革命党人阎子固为县长而遭株连,被罢河南教育司司长。严酷的教训,促他醒悟,1923年,参与了抵制军阀头子曹锟的贿选活动。
李时灿热爱祖国,曾积极参与反对英人成立的福公司,在焦作、卫辉、安阳等地开矿采煤。主张实业救国,与王锡彤等人,在禹县开办三峰矿务公司,和英人抗衡。1932年,参加国难会议,气愤蒋介石之媚敌,把东北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于是,便毅然同政界决绝,离开混迹几十年的宦海,隐居故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迁居禹县,从事教书,但仍关注国家大事,创办谷音书社和书画社,把学者和流亡学生团结在一起,进行抗日宣传。
李时灿多才博识,治学有方,勤于笔耕,不仅留下了《暗斋日记》、《暗斋家书、》《李暗斋先生讲演集》、《河南学务管见十六条》、《中州学系考》等颇多著述; 更重要的是他酷爱收集、整理、编纂、刊刻中州文献。1901年,在汲县和王锡彤、王静波、高幼霞创办经正书舍和中州文献纂修部,在当时学术界有一定声誉。所以,民国初年,清史馆一成立,便聘他为名誉协修,并委任为中州文献总编辑,负责征辑和整理中州文献工作。正如徐世昌在给他的信中说: “中原文物,为洛嵩精英之所托附,裒举发挥,固知非公莫属。”
李时灿不负众望,操劳奔波,首先,组织人力,成立机构,筹划经费,他在徐世昌、赵倜、田文烈、刘镇华的协助与支持下,聘请席香圃、刘怡萱、陈肇清、李香山等人为编辑,于1915年成立中州文献征辑处。总处设在北京骡马大街 “嵩阳别署”,分处设在开封河南教育总会。由井俊起、杨凌阁、许士衡、张嘉谋负责。另外,在洛阳和各县还设有分点。从省到县的当局都比较重视,更有热心者,亲自过问和参与。省长田文烈,批准办公费用,从财政厅教育经费中开支。督军刘镇华还为征辑到的《巩洛偃登暨新渑各县遗献录》撰写了序言。有的县长还亲自参与采访和抄写。所以,工作进行得尚为顺利。其次,精心编纂,付梓问世。经过不少时日的惨谈经营,征辑到非常丰富的文献。在历史方面,有太平天国、义和团、捻军、白莲教等农民起义,有反清扶清、防守边疆,有民族关系、国际交往、反抗外寇和禁烟运动,有人事更迭、兴革建议、施政方略,有群臣奏折、表章,有别传、家史、村史、族谱、县志,有河患灾害、丁漕赋税、索租逼债、冤狱错案。在教育方面,有科考学规、学制改革、治学劝学,有六经源流、学派争鸣、文风盛况,有体育运动、婚丧礼俗。在科技方面,有农耕、林业,有医药症论、锦方验方、防疫保健。另外,还有文学评论、哲学专著、来往信牍,等等。为了便于保存和利用这些文献,李时灿从内容上、使用上、版本上加以鉴定,将比较好的整理成册,将价值高的付梓问世。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出版108种。如 《中州艺文录》42卷、《中州文征续编》38卷,《中州先哲传》37卷,《中州诗征》30卷,以及《河南人物小乐府》等。
由于时局多变,战火纷飞,这一工作,不久便被迫辍梓,且大部分散佚。由原来的1597部,减少到726部,1668册,2000多万字。现在收藏在河南新乡市图书馆,是研究河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珍贵资料。
李时灿是清末民初河南的文魁,是当时国内少有的知名学者、教育家和文献编辑出版家。著名学者嵇文甫曾说清末倡导新学驰名文坛的有三人,江南是张季直,河北是严范孙,河南是李时灿。他为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一篇:巾帼英雄刘青霞
下一篇:开元名相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