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赛的第二轮
相对于晋、楚之间的恩怨,上节中秦、晋之间的交战还是小打小闹。
早在子玉自杀时,就有晋国人预言,两代人之后,楚国才有力量重新挑战晋国。很快两代人的时间过去了。晋襄公利用政治手腕维持着晋国的霸业,然而到了其儿子晋景公时代,这种手腕终于碰上了铁拳。当然,敢于对晋国霸主地位发起正面挑战的依然是底蕴雄厚的楚国。
春秋时代的第二次大规模战争爆发了。
晋景公登位的时候年龄不大,而且能力也不足,缺少历练的机会,压制不了野心勃勃的晋国卿大夫。此时的晋国卿权日重,诸卿相争,内政纷乱,国力有所减弱。而对手楚庄王即位后,在令尹孙叔敖辅佐下,发展生产,整顿政治,集中权力,改革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楚庄王雄心勃勃,问鼎中原,与晋展开争夺中间地带的斗争,尤以地处中原要冲的郑国为争夺的焦点。
当时处于晋、楚之间的老牌投降国郑国认为:“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采取了“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的策略,楚强服楚,晋强服晋。这就引发了晋、楚为争郑而爆发的邲之战。
公元前596年(周定王十一年)春,楚国准备对郑国进行一次更大的打击,出兵围困郑国。楚连尹襄老将中军,公子谷臣将右军,优孟将左军。经过三个月,楚军攻入郑都,郑伯“肉袒牵羊”,至楚军前卑词请降。
郑处中原,为晋、楚必争之地,楚国志在征服郑国,而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灭亡郑国,所以退军三十里,接受郑国的投降,两国结盟。郑派子良到楚国做人质。楚征服郑国后,即挥师北向,驻军于郔,即郑之廪延(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郔为城濮之战时晋军南渡之地,楚驻军于此,旨在封锁黄河渡口,一则阻止晋军南下,二则向郑、宋、陈、卫诸国宣示兵威,以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听说郑国已降楚,两国媾和,晋军将佐就进与退的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中军帅荀林父说:战略目标是救郑,可是投降了,不如撤退。这也是楚、晋两国争郑的一贯方针。
中军佐先克却大唱反调,说:“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为军帅,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为也。”——我们大军不是旅游来的,没有战利品,怎么回国交代?于是他不听将令,率领所部之军渡过黄河南进。下军大夫荀首认为先克的部队很危险,遇敌必败,违令之罪,责在先克。但司马韩厥对荀林父说:“彘子(先克名)以偏师陷,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先克是有罪,但是他的麾下晋军是忠诚而服从命令的战士,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同袍。于是晋国大军,全部渡河南下。
表面上晋军团结一致,但是事实上如果一个军队需要靠说服才能维持统一行动,其内耗的严重就可以预见了。
楚军听说晋军渡过黄河,在内部也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楚庄王想要退兵,令尹优孟也赞同这个意见,下令“南辕、反旆”,即掉转车头,大旗反向,准备退兵。
郑国为求生存,希望两强决战,以便择胜而从。特派使者劝晋军对楚作战,说:郑国所以屈服楚国,是为挽救国家的覆亡,不敢对晋国抱有二心。楚国因屡战屡胜而骄傲了,楚军在外数月,也已疲劳,又不设备,请晋军攻击,郑军愿做帮手,楚军一定失败。
本来晋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吓退了楚军,但是郑国的这个提议,再次掀起了波澜。中军佐先克主战,说打败楚国、威服郑国,就在此举,一定答应郑。赵括、赵同支持先克意见。下军佐栾书则认为楚国目前君明臣贤,不骄不躁,是劲敌,郑国劝我们交战,我们若胜,他们就会服从我们;我们若败,他们就会服从楚国。赵朔支持栾书的意见。
中军元帅荀林父再次犹豫不能决断。
知识链接 中军帐
晋文公改革晋国军事,让晋国设置四军,分为上中下新四个部分。其中中军是元帅所在的军队。根据晋国制度,中军元帅是整个晋国军队的最高指挥者,其宿营的帐篷就是中军帐。中军帐比一般的帐篷大,上面插着国君或者周王的旗帜,也是指挥的令旗。中军帐相当于现在的作战指挥中心。
楚军洞悉晋军将帅不和,又派使者向晋求和,晋国答应了。但在约定了会盟日期以后,楚军则反悔起来,对晋军挑衅。——这个行为本身都是在盟会中常有的,希望通过小动作在盟会中获得主动权。
然而,双方阵营中的主战派不甘心这样退兵,挑衅升级为摩擦,摩擦变成了战斗,最后双方重新回到了对峙状态。
此时,楚国令尹优孟对楚庄王说:“可以回国之后追究不听号令的罪过,现在是团结一致的时候。晋国如此咄咄逼人,就让我们奋起反击吧。我听说晋国内部不和,只要我们抓住机会,肯定能得到上天保佑的。”于是楚庄王下令,这次战斗中如果有功劳,就可以抵消前面擅自出兵的罪过,并且自己不要任何战利品,所有俘获全部属于战士。楚军士气高涨,迅速逼近晋国阵营。
晋中军帅荀林父见楚军大举来攻,前有强敌,后有黄河,心中慌乱,竟在中军敲响战鼓说:“先渡过河的有赏!”中、下军混乱中一道涌向河岸,争船抢渡。先上船者挥刀乱砍,船中断指之多,竟至可以捧起。
这里还出了一个趣味小故事。溃散的晋军,争舟渡河,喧嚣之声,彻夜不绝。有的战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进,楚人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马仍盘旋不进,楚人又教他们拔去大旗,扔掉辕前横木,战车才冲出陷坑。晋军回头对楚人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在逃跑上,还是你们楚国人又经验啊。
第二天,楚军进驻衡雍,辎重到达邲地。楚王在衡雍祭祀河神,并修筑楚先君的宗庙,向先君庙告捷而后凯旋。
这年秋,晋荀林父率残兵回到晋国,自请死罪,晋景公说:“我们不是楚国,你也不是子玉。”仍用荀林父为中军元帅。
失去晋国的庇护后,宋降楚,卫、曹也转而依附楚国。一时中原形势完全落入楚国的掌握之中,楚庄王如愿以偿地取得了中原霸权。
然而这时晋军暂时的失败,主要在于将帅不和,指挥不统一,并不是国家力量的不足。虽然,晋在与楚争霸中暂处下风,但并未损害晋国元气,所以晋国仍然有力量与楚对抗。
▲荀林父
上一篇:九合诸侯-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
下一篇:伍子胥出逃-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