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大国的发展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先秦)《诗经·公刘》
晋文公登位后,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赏赐随从自己流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予爵位。以培养百姓的纯朴德行,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在晋惠公、晋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姬姓中贤良的人担任内务官,异姓中有才能的人担任边远地方的官。王公享用贡赋,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税,分给士族田地,一般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领受俸禄,差役按其职务领取口粮,家臣的食用取自大夫的加田。
这些措施完成后,晋文公开始了对晋国的全方位改革。这次改革是在管仲治齐的基础上进行的,被称为“郭偃之法”改革。
史书上对这次改革的表述是这样的:“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家)。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这一段话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看,从“公属百官”到“以厚民性”为第一部分,采取任用官员、赏有功、减轻人民负担、实行救济政策、发展农业和商业等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生产,赢取人心。第二部分是从“举善援能”到“掌其远官”,是用人政策。第三部分从“公食贡”到“官宰食加”,规定的是分配制度。而这一系列政策的结果是“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公食贡”是晋文公的主要改革,照这个改革,国君没有自己的保留土地,他的收入主要是大夫们的进贡。照这个制度,似乎“庶人”“工商”以至“皂隶”都有所“享”,都有所得。
晋文公的改革是针对晋国原来制度的弊病的。
晋文公的新政中,就重用卿大夫,对从近官到远官的执掌作出了规定,孔子认为这样能守贵贱分别之度,因而给以好评,新政也体现了“庸勋、亲亲、昵近、尊贤”之德。晋文公在之后的一系列举措中,“出定襄王,入务利民”,使民知义而安其生;伐原以示民以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大蒐示民以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终于在城濮厚积薄发,获得了天下霸权。
▲绢本《晋文公复国图》
晋文公任用卿大夫,在当时确实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实现了霸业,但在中央集权这一点上,虽然并未召回群公子,把权力下放给卿大夫却可以说是退步了。
从这些方面看来,晋文公所施行的变革,是学习礼乐制度,使之施行于相对落后的晋国,而且加以制度化、系统化的过程。另外,诸侯对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的朝聘制度,也是晋文公为尊王而规定的。从新政中“弃责薄敛”可以看出,在晋文公实行新政之前,晋国已有赋税,“食贡”是国君的特权,凭“公食贡”就说国君没有自己的保留土地过于无稽,而且后来晋国国君还是屡次以田赏人。
晋文公在晋国所施行的变革,是一个改变戎狄之俗,学习礼乐文化并对以礼为核心的等级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同时部分继承了先代改革的成果,通过这些举措,改变了当时在文化、经济上相对落后的晋国,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也为晋国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意思的是,晋国的改革是抄袭了管仲的变革,可以说是全盘齐化。可是管仲之后,齐国人太过于崇拜他,所以不敢对管仲的政策进行因袭变化,以至于到战国开始,齐国的制度都是僵化的,反而是学生晋国,从晋文公时代开始,以管仲之政为基础,国内的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也是春秋时代,晋强齐弱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天涯何处可栖身-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
下一篇:失衡的天平-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