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庆父之乱
齐鲁是一对冤家,齐桓公上台后,几次出兵伐鲁。在柯邑之盟中,被曹刿劫持,被迫将所占的土地吐出来。鲁国虽然在外交上赢得一次侥幸的胜利,但从此不得不屈居齐国之下。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北征山戎时约请鲁庄公共同出兵,但被鲁庄公拒绝了。作为中原盟主的齐桓公对此事耿耿于怀,回国后一心想着要对鲁国进行报复。管仲劝道:“伐远诛近,邻国不亲,非霸王之道。如果讨伐鲁国的话,那么鲁国一定会倒向楚国。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一举两失。”齐桓公这个人,心胸还是比较广的。一听管仲的话明白了,放弃了报复鲁国的念头。
两年后鲁庄公病逝,鲁国政坛再现动荡,君位的争夺出现了白热化的局面。
鲁庄公的正娶夫人是哀姜,这是一桩政治婚姻。哀姜是齐国人,但她的身份不太确定,可能是齐国前任君主齐襄公的女儿。她是公元前670年从齐国嫁到鲁国的,八年的婚姻,她没有为鲁庄公生下儿子。鲁庄公去世后,君位由谁来继承,就成了一个问题。
最有可能继承君位的是鲁庄公的弟弟(一说是庶兄)庆父与庶子子般。
鲁庄公年轻时也是风流倜傥,曾爱上了党氏家族的一位小姐。这位小姐叫“孟任”,年轻的鲁庄公颇像楚国的情痴子元。他搭建了一座高台,站在高台上可以俯瞰党氏家。远远看着孟任小姐走路时优雅的姿态,心荡神迷。鲁庄公是一国之君,亲自上门向孟任小姐求爱。不想却吃了闭门羹,任性的孟任小姐竟然闭门不见。鲁庄公一急之下,许诺只要孟任小姐接受他,他将立她为正式夫人。不知孟任小姐是被鲁庄公的花言巧语哄开心了呢,还是贪图富贵,她最后答应了鲁庄公,并且与他割臂以血起誓。
这是一桩颇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孟任后来给鲁庄公生了一男一女,男孩叫“子般”。
令孟任失望的是鲁庄公并没有践行承诺立她为夫人,而是娶了齐国的哀姜为正式夫人。这样子般就不是嫡子,并没有继承权。但是正娶夫人哀姜没有生育,究竟由谁来继承呢?
弥留之际的鲁庄公心里犹豫不决,由弟弟庆父,还是子般继承大统呢?
鲁庄公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庆父、叔牙和季友。
鲁庄公向叔牙征求意见,叔牙回答说:“庆父有才能,应该立庆父。”紧接着,他又询问四弟季友,季友则说:“我将以死来侍奉子般。”鲁庄公叹了一口气说:“刚才叔牙说庆父有才能。”
季友一听说叔牙企图立庆父,密令鲁国大夫鍼巫以鲁庄公的名义召叔牙并赐以毒酒,并威胁道:“必须喝下这杯酒,这样你的子孙尚且可保住荣华富贵;否则的话,你死后将断子绝孙。”叔牙被迫喝下毒酒,毒发身亡。
鲁庄公在犹豫不决中去世了,行事果断的季友先下手为强,以最快的速度将子般推上君主宝座。原本自以为可以继承君位的庆父两手空空,他心有不甘。私下策划推翻子般,夺取大权。季友也知道庆父有野心,担心他谋害子般。便把子般迁到娘家党氏府中居住,让庆父难以下毒手。
季友虽然考虑很周全,但仍无法阻止庆父刺杀子般。
狡猾的庆父收买了一名刺客,这名刺客名字叫“荦”,原来在鲁宫中养马。在春秋时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姓氏。低贱的人只有名没有姓氏,我们且称呼阿荦吧。阿荦与子般有仇,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鲁庄公搞祭祀彩排,子般与妹妹两人在一旁看热闹。养马的阿荦看到小公主漂亮可爱,忍不住说了几句调戏的话,这么一来可就闯下大祸了。子般一怒之下,将阿荦绑了起来,用鞭子抽打。鲁庄公得知此事,对子般说:“这个人是不能用鞭子打的,还不如杀了他。阿荦的力气很大,能够把车盖从宫中扔到都城的南门呢。”
庆父知道这件事后,找来阿荦,怂恿他去杀死子般。阿荦是个四肢发达且头脑简单的人,当年被子般暴打,虽然身上的伤好了,心里的伤却抹不去。被庆父一激,报复心被唤起,当即答应下来。阿荦只是个马夫,不惹人注目。他潜入党氏家中,找了个机会,将子般刺死。可怜子般当国君还不满两个月,就到九泉之下与父亲会合去了。
子般一死,庆父就跳出来,大义凛然地将阿荦逮捕,以弑君的罪名将他处死。季友心里害怕了,如果庆父上台,自己必受其害。况且子般被杀后,他也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心灰意冷的他逃亡到了陈国。
一手遮天的庆父原以为除掉子般后,君位非自己莫属,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
齐国在这时出手干涉鲁国内政了,齐桓公有自己的考虑,自从柯邑之盟后,鲁国对齐国阳奉阴违。如今有机会扶植一个亲齐政权,这个机会不可错过。那么齐国人想立谁呢?鲁庄公的另一庶子公子启。
只要看看公子启的出身就会恍然大悟,他的母亲叔姜就是齐国人,随姐姐哀姜陪嫁给鲁庄公。有这层特殊的背景存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齐桓公要将公子启推上前台。向来软弱的鲁国政府官员不敢违背齐桓公的意志,公子启被立为君主,即鲁闵公。
野心勃勃的庆父又一次马失前蹄,他愤怒了。他不愿意就此承认失败,还要等待机会反戈一击。庆父胆大妄为的一个原因是他与庄公夫人哀姜有一腿,而哀姜也极力要把庆父推上君主宝座。这么一来,事情复杂了,哀姜与叔姜这对姐妹却成了冤家对头。原来政治不仅使兄弟相残,姐妹也一样。
此时鲁闵公不到十岁,而母亲叔姜在朝中又没有羽翼。根本无法与庆父相抗衡,她油然而生一种无力感。这时她想到一个人,只有这个人才能遏制庆父的野心,这个人就是逃往陈国的季友。为了让季友能返回鲁国主政,鲁闵公向齐桓公提出请求,由霸主出面召季友归国。
季友在齐桓公的召唤下,终于回到鲁国。齐桓公信誓旦旦地保证,有我给你撑腰,庆父不敢对你下毒手的。季友的归来,令鲁闵公仿佛握住一根救命的草绳,他迫不及待亲自前往边境线上迎接救世主。
齐桓公不做亏本的生意,他心里有两套方案。如果季友能控制住局面,那么齐国就扶植鲁闵公;如果季友控制不住局面,齐国就趁鲁国混乱将其吞并。
为了进一步评估鲁国政局,齐桓公派大夫仲孙出使鲁国。
仲孙到了鲁国后,表面上是外交访问,实则暗中观察鲁国政坛实情。他发现鲁闵公虽然有季友的支持,但仍然像是惊涛骇浪中的孤岛,根基很浅。而庆父与哀姜通奸合谋后,其势力在鲁国盘根错节,难以撼动。
回到齐国后,仲孙向齐桓公报告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齐桓公问道:“既然是这样,那要怎么样除掉庆父呢?”
仲孙回答道:“祸难不止,将自取灭亡的,您就等着瞧吧。”
齐桓公有点兴奋,追问道:“可以趁机吞并鲁国吗?”
仲孙摇摇头说:“不可以的。鲁国执掌周礼,周礼是治国之本。现在鲁国虽然动荡,但并没有抛弃周礼,所以不能去动它。您应当帮助鲁国平定动乱的局面,和睦相处。亲近礼义之国,离间叛贰之国,颠覆昏乱之国,这才是霸业之道。”在仲孙看来,鲁国是先进文明的代表,保留着华夏文明之精华,不宜将其兼并。
齐桓公听从了仲孙的建议,暂时观望鲁国的政局变化。
鲁国时局如仲孙所说,危机四伏。鲁闵公视季友为救星,可季友不是救世主,他没能阻止庆父的阴谋。
庆父在鲁国可以一手遮天,要杀死鲁闵公与季友,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可是他是有顾虑的,如果公开杀死鲁闵公,只会引火上身。齐桓公必然兴师问罪,到时他就算有十颗脑袋也得落地。所以杀人也得要有技巧,要神不知鬼不觉。绝不自己动手,应当要借刀杀人。
他不是第一次借刀杀人了,当初他借阿荦之手,杀死了子般。虽然大家都明白他是背后的主谋,可是阿荦一死,死无对证,现在他要故伎重演。
他找到了一个替死鬼,这个人叫“卜齮”,是鲁国大夫。他有一块田地被太傅强夺,便找鲁闵公评理。鲁闵公只是个小孩子,对解决这类争端根本没有经验,没有采取措施弥补卜齮的损失。卜齮认为鲁闵公有意袒护太傅,窝了一肚子火。狡猾的庆父利用君臣的矛盾,挑拨离间,怂恿卜齮杀死鲁闵公。一时意气用事的卜齮果真铤而走险,刺死了鲁闵公。
为了避开庆父的魔爪,季友又一次出逃,他带着鲁闵公的弟弟姜申逃往邾国。
庆父自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可鲁闵公之死大大激怒了齐桓公,这位中原盟主决心以铁腕干涉鲁国内政。
齐桓公的态度令庆父陷入恐慌之中,他深知凭借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与齐国相抗衡。无奈之下,庆父逃往莒国避难。他的情人哀姜在刺杀鲁闵公一事上也有责任,她也逃到了邾国。
在齐国政府的支持下季友重返鲁国,立姜申为君主,是为鲁僖公。
鲁国新政府发布通缉令,缉拿两度涉嫌杀害国君的主谋庆父。在鲁国人的重金贿赂下,莒国政府将庆父移交给了鲁国一方。庆父试图通过各种关系,让新政府赦免其罪行,遭到拒绝后他绝望地选择了自杀。
庆父自杀身亡后,齐桓公仍然不肯罢休。作为政变的另一个主谋,庆父的情人哀姜,齐桓公认为她让齐国人蒙羞。哀姜是齐国的公主,很可能是齐桓公的妹妹。齐桓公勒令邾国政府交出哀姜,并将她处死,以表明自己大义灭亲的立场。
历经动荡后的鲁国,终于恢复了平静。这次动乱,在鲁国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在鲁庄公的三兄弟中,叔牙被毒死,庆父自杀。季友最后掌握大权,这场兄弟之间的残杀才告一段落。不过有意思的是,叔牙与庆父虽然死了,但他们的后人却与季友的后人,成为掌握鲁国命运的三大家族,分别称为“季孙氏”(季友之后)、“孟孙氏”(庆父之后)和“叔孙氏”(叔牙之后);同时因季友、庆父和叔牙都是鲁桓公的儿子,这三个家族又称为“三桓”。一直到春秋时代结束,“三桓”仍然牢牢地控制鲁国的军政大权,这是后话了。
这次庆父之乱能平息,齐桓公居功至伟。由此鲁国的政策也是一边倒,成为齐国最重要的盟友之一。这样齐国在中原地区已没有对其可构成威胁的力量了,真正的威胁是来自南方的楚国。齐桓公的目光开始转向南方。只有力压楚国,齐国才能真正成为天下至尊。
上一篇:平阴成了一座空城-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
下一篇:弑父夺权-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