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上):吴国霸业的开端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五代)李璟《游后湖赏莲花》
伍子胥因政治迫害而到了吴国,因为是来自大国的贵族身份,受到了吴国的隆重对待。此时,吴王僚刚刚继位执政,公子光为将军,伍子胥就成了吴王僚身边的大夫。伍子胥觉得吴王僚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因此在任上也只是尸位素餐而已,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吴楚两国本是世仇,战争一直不断。当时吴楚两国边境的村庄相连,分属两国的两个女子为争采桑叶互相厮打而大怒,以至于引起村子间械斗,然后层层升级,引发两国兴兵交战。吴国派公子光讨伐楚国,攻破楚国的钟离、居巢凯旋。伍子胥劝吴王僚说:“楚国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伍子胥的目的是想将野心家公子光踢出权力中心,从而稳定吴国政局。公子光反对说:“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杀害,他攻打楚国是为了自己报仇。现在不能攻破楚国。”吴王僚本来就不想和大国楚国不死不休,所以顺坡下驴,与楚国议和。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杀掉吴王而自立为王。可是对伍子胥来说,报仇才是第一位的,胸无大志的吴王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伍子胥辞官归隐,带着公子胜亲自下田耕作。
伍子胥的识趣和精明让公子光很满意,于是公子光来到伍子胥的隐居处,和伍子胥结交。伍子胥也曲意奉承公子光,迅速地成为公子光的心腹谋士。
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后来就将他推荐给了公子光。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专诸只不过是一个平民,而公子光是一个大贵族,两人平等相交,专诸非常感动,于是答应公子光成为他的死士。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当初,楚平王和自己大儿子的法定配偶秦女所生的儿子公子轸直接即位称王,就是楚昭王——这个从血缘上就带着“肮脏光环”的年轻王者得不到楚国人的承认。
吴王僚趁楚平王死了、楚昭王忙于稳定局势的时机,派自己的两个亲信公子率兵袭击楚国。但是战事不利,在外敌入侵下,楚国人反而团结在楚昭王身边,切断吴军的后路。
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我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继承人,请你为我效劳吧。”专诸回答说:“吴王僚是可以杀掉的。大军在外,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再加上他的母亲年、老儿子年幼,这样的吴王僚只要死了,就立刻烟消云散了。”公子光以头叩地说:“以后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你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
死士专诸亲自动手,公子光的阴谋计划开始实施了。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自己的精锐甲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本身对公子光也不信任,于是他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立在门户、台阶两旁。安全措施做到了极致,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身穿重甲。
宴会到高潮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就离开地下室。这个时候,专诸扮作厨师,把名剑鱼肠剑放到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这道菜是大名鼎鼎的黄河鲤鱼,曾经有公子季札为天子表演过如何食用。
到吴王僚跟前,专诸开始表演黄河鲤鱼脍,手舞足蹈,合于音律。饮食的艺术迷醉了吴王僚和他的护卫,于是专诸趁机掰开鱼,用削铁如泥的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就死了,专诸也很快被侍卫人员剁成了肉泥。
政变发生后,之后果然如计划的一样,没有人为吴王僚鸣冤。公子光迅速自立为君,是为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即位后,厚待死去的专诸家人,并召伍子胥赐官行人(相当于外交大使),与他共商国是。
知识链接 死士
春秋时代,死士是一种专门的群体,其主体部分一般都是失去封地的中小贵族。他们受到主人家的供奉,平时享受荣华富贵,等到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为主人奉献生命。秦汉时期,大力打压这种豢养死士的行为,各种死士刺杀的技巧逐渐没落,不过一部分流传到日本,成了忍者的源头。
吴国经过吴王阖闾和伍子胥这对君臣组合的一系列改革,具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吴王阖闾开始把重点转向军事上发展。他重用军事家孙武,转变传统的作战方式,以大量的廉价的步兵取代车兵成为军事主力,同时努力提高士兵的战术素养,加紧制作锋利的兵器,随时准备发动对楚国的战争。
很快,战争的外部环境成熟了。
楚昭王即位后,楚国内部政治黑暗,军事无能,民众怨愤,君臣离心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说,当时的楚国虽然貌似庞然大物,余威尚存,可其实早已是外强中干,是经不得风吹雨打的。
然而,从整体的人口和领土面积上来说,楚对吴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元前512年,阖闾第一次提出大举攻楚的战略计划时,睿智的孙武即以“百姓还没有休息好”的理由加以劝阻。
吴王阖闾采纳了孙武的建议,决定试探一下楚国的虚实。他一举灭亡了楚的附庸国徐国(位于今江苏南部地区)。楚国此时虚脱不堪,对此也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吴国做大。
更为重要的是,吴国采用伍子胥提出的“疲楚误楚”的高明战略方针,继续扩大吴楚两国的战力差距。具体做法是,利用吴军的水军优势带来的高机动性,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出击,骚扰楚军。当时,吴国已经实现了职业军人化,士兵少而精锐,而楚国依然是农兵合一,士兵多而废弛,在这种运动战中,楚国逐渐疲惫。
这一措施实行了六年有余,吴军先后袭击楚国的夷(今安徽涡阳附近)、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地,害得楚军疲于奔命,士气全无。同时,吴军这种一战即走的骚扰作战,也给楚军造成错觉,误以为吴军的行动仅仅是“骚扰”而已,根本不敢和楚国正面对抗。
就这样,楚国在盲目自大中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最后彻底沦为失败者。
知识点思考 吴国国君为什么自称为王?
春秋时代,只有一个半王,一个是周天子,半个是楚王。而吴国则因为是蛮夷之地,国君关起门来自称为王。不过和他国交往的时候,吴国国君被其他国家含糊地称为“子”。并且有意思的是,吴国和楚国世仇,如果和楚国作战胜利,就会自称为王;如果作战失利,就自称为君,然后找霸主晋国哭诉。
上一篇:柏举之战-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
下一篇:柏举之战(下):楚国衰败的起点-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