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穷兵黩武
南方的雨季过去了,秋高气爽,收获的季节又来临了。
楚灵王也要把这年的秋季当做自己军事的收获季节,他不经意之间流露出得意忘形的表情,如今他辖下的这支军队阵容实在太强大了。除了一直笑傲江湖且令人闻风丧胆的楚兵团之外,还有其他诸侯国拼凑起来的联合作战部队。旌旗猎猎,一路向西,杀奔吴国。
楚灵王此行的目的是拔除吴国的朱方城。
朱方城的主人并不是一个吴国人,而是一个齐国流亡的政客。谁呢?就是曾在齐国政坛叱咤风云的庆封。自从齐国四大家族联手,打垮了庆氏集团后,庆封被迫逃亡到了吴国。在吴国受到了礼遇,吴王将朱方城赏赐给他作为封地。这个庆封倒是颇有本事,他有生意头脑,会理财,很快就富可敌国了。
当然吴国政府把朱方城赏赐给庆封,也有自己的意图。
庆封在齐国当权的时间很久,垮台之后,其党羽很多都逃到外国。这样他在各国有很多眼线,吴国政府就是利用庆封这伙流亡政客,搜集各国的军事情报,特别是晋国与楚国的军事情报。庆封到底是出卖什么军事情报给吴国呢?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据笔者推断,除各国的军事部署、兵力、武器配置等情报之外,可能还有军事技术情报。吴国原本是一个军事技术很落后的国家,巫臣出使吴国时带了三十辆兵车。吴国人看得目瞪口呆,可见其技术之落后。可是到春秋晚期,吴国的军事技术已是一流水平。其铸剑(铁剑)技术最好,水师也最强大。当时铸铁技术最高的国家有晋国和齐国,而水师发展最早的是楚国,因此有可能吴国政府通过庆封获得了大量的军事技术情报。
正因为如此,楚灵王把伐吴的目标锁定在朱方城,就是要消灭庆封集团,掐断吴国的军事情报来源。
庆封的本事,也就是搞搞政治阴谋、敛敛财和搜集情报。说到行军作战,却非所长。楚灵王派大将屈申率前锋部队猛攻朱方城,庆封哪里抵挡得住,很快城池被攻破。他本人被楚军俘虏,跟随他的齐国流亡分子则被一网打尽。
看来齐景公应该给楚灵王写一封感谢信了,为齐国政坛除去了一大隐患。
楚灵王首战得胜,非常高兴,准备公开处死庆封以鼓舞士气。
庆封被五花大绑,拉在马车上示众。这个可怜的家伙,想当年在齐国作威作福时,何尝想过自己的结局是这样呢?楚灵王有意要羞辱他,故意在处决之前拉出来游行。不仅要游行示众,而且还强迫庆封本人要高声认罪,要他这样喊:“我是齐国大罪人,我杀害了自己的国君。还欺负国君的孤儿,强迫大夫们要服从于我。”说到这个游街示众,自我批斗,不禁让人联想到“文革”中的红卫兵小将对“地富反右坏”分子的批斗。不过这不是他们原创的,因为两千多年前的楚灵王就想出这个花样了。当然,红卫兵小将还是有所发展的。因为楚灵王并没有给庆封戴高帽,至少史书中没有记载。
楚灵王想羞辱庆封来立威,不料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庆封虽然要被处死,可是你把我拖出来游行,我就要报复一下。你不是要我喊吗,那我就喊吧,他憋足劲高喊道:“王子围是大罪人,他杀了自己的国君,篡位夺权,还强迫各诸侯国屈服于他。”
楚灵王一听,哎,庆封居然用这个机会来痛骂自己。这还了得,自己岂不在诸侯国军队面前出丑了。情急之下,他赶紧下令游行取消,立即处死庆封。
本来想立威,结果出了大丑,这就是楚灵王的闹剧。
攻克朱方城后,楚灵王并没有继续深入进攻吴国。而是率联军一举消灭了附近一个小国,即赖国。这又是一次以强凌弱的非对称性战争,战争没有任何悬念,赖国投降了。
赖国国君披头散发,让人把自己反绑了。口里含了一块玉璧,出城来降。随行的官员光着膀子,抬着棺材跟在后面。
楚灵王不知道要怎么办了,他问身旁的伍举,伍举对他说:“以前楚成王攻伐许国时,许僖公也是这样来请降的。成王亲自给他松绑,收下玉璧,烧了棺木,以示接受投降。”看来楚国虽然向往中原的礼仪文明,但对这种复杂的东西,还确实有点弄不明白。
吞并赖国后,楚灵王下令动员民众在赖国的土地上修筑城池,想将其作为进攻吴国的一个桥头堡。
楚灵王的这次东征,尽管取得破朱方和灭赖国的胜利,却把楚国又一次拖入了吴楚战争的泥潭中,显然雄心勃勃的楚灵王严重低估了吴国的军事力量。
吴国的反击速度快得惊人。
对于楚国人所说的吴国政府利用庆封窃取军事情报的说法,吴王馀祭发表讲话宣称:“庆封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吴国的,吴国把他封在朱方城,只是表明我们不仇视有才之士。”
楚国在秋季发动侵吴战争,吴国在冬季便展开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楚兵团以骁勇而著称,而吴国兵团之勇猛比起楚军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刺骨的寒风中,吴国军队越界作战进攻楚国本土,接连攻下棘、栎和麻三座城邑。楚国为之震动,楚军在夏汭、钟离和巢邑一线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吴军的继续深入。
这一年冬季,气候有点反常,楚国东部发生严重的水灾。这次水灾迫使吴国军队放弃了进攻,同时楚国在原赖国的筑城工程也被迫停止。
此时九州大地上的战争已经从中原战场转向了东南战场,吴楚之间的战争成为春秋末期最激烈的战事。
为了打败吴国,楚灵王花了一年时间做精心的准备。
公元前537年,楚灵王发动第二次伐吴战争。
楚军的阵容堪称强大,除了楚兵团外,还有七个诸侯国派出军队助阵,这七个国家是蔡国、陈国、许国、顿国、沈国、徐国和越国;除此之外,还有东夷蛮族军队。
虽然楚军来势汹汹,但吴国可不是好对付的。吴国军队厉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非常勇猛,当时吴国还是个半蛮族国家,不脱野蛮色彩,崇尚勇武;第二,吴国一直以来对付楚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讲究机动灵活,在战术上颇多创新。虽然相关的史料缺失,但吴国后来能产生孙武这样伟大的军事天才,绝非偶然。
得悉楚军东进的消息后,吴国实施了一系列佯动。楚国大将薳启彊一看,吴军出动了,可又不是冲着楚军来的。他不禁心里呵呵一笑,吴军肯定是畏惧楚军的强大,不敢来交战了。于是他下令部队火速前进,跟踪追击。他一路追踪到了一处称为“鹊岸”的江边,只顾着追赶敌军,无意间露出了破绽。其实吴军正是以运动战的方式牵着楚国人跑,然后伺机反击。薳启彊的部队根本没有防备,被吴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而逃。
楚军首战败北,楚灵王很生气。正在气头上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吴国派了一名使者前来,说是要犒劳我们的军队。”楚灵王问:“来的人是什么身份呢?”勤卫兵回答说:“他自称是吴王的弟弟蹶由。”
楚灵王一听火了,吴王在这个时候派弟弟来我这儿,不是存心看笑话吗?我呀,干脆将他抓起来,杀了祭战鼓。
蹶由被抓起来了,准备拉出去砍了,用血来祭战鼓。他先被带到楚灵王的跟前,楚王问他:“你倒是有种,敢一个人跑到这里来。寡人且问你,你来之前有没有占卜一下吉凶呢?”
蹶由虽然被绑着,但他神色自若,从容地回答说:“当然是吉利了。吴王听说贵国要向我国用兵,先占卜了一下。占卜的结果说要派人前来犒劳楚军,顺便观察一下大王是不是生气了。如果大王友好地欢迎我,那么我国就会放松警惕,这样距离灭亡就近了。现在大王雷霆大怒,又把我抓起来准备杀了来祭战鼓,那么我国就会高度戒备了。我国虽然弱小,但只要严阵以待,还是自信可以阻止贵国的进攻。我们占卜的是国家的前途,而不是我区区一人的命运。现在你把我杀了,换来我国的高度戒备和众志成城,难道还有比这个更吉利的事情吗?今天我出使楚营而被杀,大概吴国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吧,这就是吉利的兆象。”
这一番话,令楚灵王大为震惊。一个吴国的使者,国王的弟弟,位高权重,可以这样置生死于度外。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只在乎国家的利益。这样的对手是最可怕的,他收敛杀心,取而代之的是尊敬。此时他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吴国可以在诸多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楚国最强劲的敌人。不在于其人多地广,不在于其武器精良,而在于其国人之素质,在于其视死如归和勇往直前的国家精神。
吴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备,楚军无机可乘。楚灵王放弃了继续进攻的念头,只是在坻箕山进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以显示楚国的武力。然后把蹶由作为俘虏带回楚国,大约是想研究一下吴国人的国民精神吧。
楚灵王精心准备一年之久的伐吴战争最终无功而返。
又过了一年。
公元前536年,徐国的太子仪楚前往楚国进行友好访问。
在两年前的申邑会议时,由于徐国国君的母亲是吴国人,身上有吴国的血统,所以楚灵王怀疑他背地里与吴国有不可告人的关系,把他抓了起来。之后,徐国为了表示对楚国的效忠,出兵参加了楚国征伐吴国的战争,可是楚灵王仍然疑神疑鬼。这一次他又故伎重演,把徐国太子仪楚抓了起来。
可是仪楚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逃回徐国。楚灵王不甘心,他认定徐国必定会背叛楚国,不如先下手为强。他派遣大将薳洩率一支军队,突袭徐国。想乘虚而入,端掉徐国。在这种情况下,徐国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向吴国求援。楚国人苦苦相逼,看来不反也得反了。
吴国的反应相当迅速,马上出兵救援徐国。这样一来,吴楚之间的战争再次爆发。为了占领徐国,楚国令尹子荡率领主力部队攻入吴国,企图迫使吴国从徐国境内撤军。
然而楚国人又一次失算了,吴国不仅没有从徐国撤军;反而凭借其积极灵活的战术,在房钟一役中重挫楚军,还俘虏了楚灵王的弟弟弃疾。
楚国令尹子荡在吃了败仗之后,为了推卸责任,将过错推到进攻徐国的将领薳洩身上。指责他没有在徐国战场发动攻势,给吴军造成两线作战的压力,并以作战不力为由处死薳洩。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为何楚国对吴国作战屡战屡败。吴国有蹶由这样的人物,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死得失。而楚国却充斥着像子荡这样只顾自己利益的人,焉能不败呢?
楚国又一次劳师无功,损兵折将,黯然离开战场。
与吴国开战三年,楚国不仅在战场上失利,而且还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用于防备吴国可能发动的军事报复行动,可谓得不偿失。可是楚灵王并没有反省战败的原因,他仍然以诸侯盟主的身份沾沾自喜。在国内大修土木,奢侈无度。
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及数年时间修筑的章华宫终于落成了,可是这座章华宫是干什么用的呢?说来令人不可思议。楚灵王在宫内收容了很多逃亡分子,大约是想利用这些逃亡分子组建一支敢死队吧。这些逃亡分子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楚国大夫无宇有一个看门人,犯了法,畏罪逃到章华宫,楚灵王照样接纳。无宇带着一帮人到了章华宫门外要求抓捕罪犯,可是负责宫中守卫的官员不但拒绝交出逃犯,还指责无宇道:“你居然敢到大王的宫中抓人,你的罪可大了。”不容分说,命令卫兵把无宇逮捕,交给楚灵王。
楚灵王正在喝酒,听了宫内侍卫的汇报,他很不高兴,对无宇说:“你怎么敢到我宫中来抓人呢?”
无宇抗辩道:“我不到宫中抓人,那要去哪儿抓人?周文王曾经制定法令,对逃亡者必须要进行大搜捕,所以他能得到天下;楚文王也曾制定打击窝藏的法令,窝藏者与盗贼同罪。现在有逃犯躲到宫中,就不能抓捕,就赦免其罪,这样国家的政令怕是有缺失吧?”
楚灵王听完后没话可说了,他把无宇释放了,并准许他逮捕逃到章华宫的犯人。
过了不久,章华宫的配套建筑章华台也修建完毕。楼台高耸,甚是壮观。独赏乐,与人赏乐,孰乐呢?自个儿欣赏,楚灵王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不够气派,想听听来自各方的赞赏声。他便向各诸侯发出邀请,前来楚国欣赏这座旷世建筑奇观。
岂料楚灵王却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没有一个诸侯前来,太扫兴了。时任太宰的薳启彊见楚灵王十分尴尬,便自告奋勇说:“我可以把鲁国国君请来。”他写了一封信给鲁昭公,先说了一通楚和鲁两国的传统友谊,然后邀请鲁昭公前来楚国访问。鲁昭公这次没法拒绝了,因为上次申邑会议时,鲁国已经缺席了。只好强打精神,到楚国与楚灵王一起欣赏他的章华台。
这件事情说明了一个事实,楚国这个所谓的盟主,其实并没有令诸侯心服口服。表面上各国对楚灵王毕恭毕敬的,内心里却瞧不起他的为人。认为他这个人没有道义,劳民伤财,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谁也不愿意与他靠得太近。
鲁昭公到了楚国后,楚灵王很高兴。好歹来了一个人,便在章华台上摆酒宴相迎。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章华台精美奇瑰的楼榭。几杯酒下肚,楚灵王心血来潮,对鲁昭公说:“您远道而来,够朋友,所以我要送个礼物给你。楚国有一个宝贝,是一张宝弓,称为‘大屈弓’,我把这宝弓送给您。”说罢让人把大屈弓扛出来,当场送给鲁昭公。鲁昭公受宠若惊,连连道谢。
宴会结束后,楚灵王睡了一大觉,醒来后后悔了。这张大屈弓是楚国的宝物,而且他自己十分喜欢。这半醉半醒一时意气送给鲁昭公了,想想真不划算啊。
太宰薳启彊察言观色,知道楚灵王舍不得了,便说:“大王放心,我去把这张弓要回来吧。”怎么要回来呢?当面向鲁昭公讨,这当然不行。都当礼物送人了,哪有讨回来的道理啊,那样做岂不让人耻笑吗?
薳启彊有办法,他前去拜会鲁昭会,一见面就说道:“我特地来向国君祝贺。”鲁昭公一听,心里十分不解,便问道:“你祝贺我什么呢?”
薳启彊说道:“楚王送给您的大屈弓,这可是一件宝物。不瞒您说,晋国、齐国与越国对这张宝弓都梦寐以求。但楚王并没有送给他们,而是送给您了,我岂不要向您祝贺呢?不过——”他顿了顿,接着说,“这三个国家都想把宝弓据为己有,您可得好好保管哦。万一把它给弄丢了,那可对不起我们大王哦。”
鲁昭公听后吓了一大跳,心里想没想到这张弓倒是烫手的山芋,拿在手上还要提心吊胆的。何苦呢,不如还给楚国,倒省却一番心思哩。便对薳启彊说:“哎,既然是这么件宝物,我也用不着。不如还是留在楚国吧,这样安全些。”
薳启彊半推半却,最后收回大屈弓。
这件事又可以看出楚灵王的另一侧面,假豪爽,真小气。怪不得各路诸侯都跟他保持距离,不即不离。
对于诸侯国的冷漠态度,楚灵王心知肚明。作为一个崇尚武力的统治者,他认为原因出于弭兵停战。停战的结果就是楚国无法炫耀武力,没有武力威慑,诸侯国当然就三心二意了。楚国并不是完全没有发动战争,与吴国的战争仍然时断时续地进行。但是连吃败仗后,这样的战绩实在拿不出手,只是让其他国家在一旁偷笑罢了。
跟吴国打仗打不赢,跟中原诸侯又有弭兵协议,不能轻易开启战端,那么楚国凭什么来威慑诸侯国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出现了。
公元前534年(楚灵王七年),陈国爆发了政变。陈国执掌大权的公子招与公子过杀死陈国太子,并逼得陈哀公上吊自杀。
楚灵王笑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出兵借口吗?
楚国大军以平定陈国内乱为由,火速进攻陈国,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迅速平定了陈国的内乱。楚灵王出兵陈国,并不是要维持国际正义,扶植一个新政权。而是干脆把陈国吞并了,将其土地设为楚国的一个县。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公然违背了弭兵协议的精神。
但是没有诸侯国出来指责楚国,其中的原因是晋国没有出面抗议。弭兵运动之后,晋国在对外争霸上十分被动。让人觉得霸气不在了,对楚国的种种要求一味忍让。晋国没有抗议还有一个原因,即陈国长期以来是楚国的喽啰国。它被兼并一事,在晋国人看来只是楚国集团内部的问题,并没有影响到晋国的利益。
晋国都不出面了,其他诸侯国更没法反对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仅如此,楚国吞并陈国后,鲁国、宋国、郑国和卫国还都派人前去会晤楚灵王,拍拍楚灵王的马屁。
这下楚灵王来精神了,你看看,原来请这些人前来参观章华台,大家都不想来。现在楚国胳膊一舞,还不是乖乖来了吗?看来要赢得诸侯的尊重,还得看谁的拳头硬。
中原诸侯对楚国采取观望的绥靖政策,没有积极抵制楚国的扩张侵略的野心,这令人联想到两千多年后的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面对德国对外蚕食政策,英法等国也是采取观望的态度,最后使德国的野心急剧地膨胀。
楚国也是如此,扩张的野心不断地膨胀。
有了吞并陈国的经验后,楚灵王小心翼翼地先四处张望一下,发现没人吭声。这下子胆子更大了,开始把目光瞄准第二个国家,即蔡国。
楚灵王先派人给蔡国送了厚礼,盛情邀请蔡灵侯到楚国访问,蔡灵侯带了七十名卫士前往楚国。楚灵王假装盛情款待,到酒席过半时埋伏在两侧的楚国甲士突然杀出来,把醉醯醯的蔡灵侯捆绑起来。而蔡灵侯的七十名卫士也被解除了武装,成为俘虏。
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绑架案,楚灵王作为一国之君,居然在外交场合干这种下三烂的勾当,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不仅如此,绑架蔡灵侯二十二天后,楚灵王竟然下令将他及七十名卫士一同处死。
楚灵王不是第一次做这种绑架的事,他曾先后绑架过徐国的国君与太子。但这次不仅绑架,还撕票了。不仅撕票了,他还要灭了蔡国!
楚军大举围攻蔡国,蔡国危在旦夕。
所有诸侯国都震惊了,现在就看晋国政府怎么表态了。
可是晋国政府还犹豫不决,中军元帅韩起并不想卷入与楚国的战争中。只要援救蔡国,势必要与楚国开战。而与楚国开战,就意味着晋楚弭兵协定废除了。
韩起举棋不定,这时晋上军总司令荀吴拍案而起,这位晋国名将和攘夷英雄厉声对元帅韩起说:“既不能救陈国,又不能救蔡国,谁还会归顺我们呢?晋国的表现实在太懦弱了,作为诸侯盟主却不能拯救这些国家,那还要盟主干什么呢?”
然而荀吴的慷慨陈词,并没有让韩起坚定与楚国开战的决心,这位十分保守的中军元帅优柔寡断。在这种关键时刻不是迅速做出决定出兵,而是召集鲁、齐、宋、卫、郑、曹和杞七个国家开会,商量救援蔡国的问题。
你想想,晋国都没有决心开战了,何况是其他国家呢?因此这次会议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最后只做了一个滑稽的决定,即由晋国政府派一名官员前去楚国求情,请求楚灵王放蔡国一马。
晋国的软弱性尽显无疑,注意哦,晋国既不是去恐吓楚国,也不是去抗议,而是去求情。楚灵王二话没说,一口回绝了晋国政府的请求。
晋国的无所作为导致蔡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经过七个月艰苦卓绝的抵抗,蔡国终于被楚军攻破。蔡国的太子被楚灵王下令处死,而且还被拿来当做祭品,下场凄惨可怜。
这样继陈国之后,蔡国也被楚国灭了,成为楚国的一个县。
楚灭陈和蔡实是暴虐者的胜利、野心家的胜利、蔑视国际公法者的胜利,以及强权者的胜利,其胜利根本原因乃是中原诸侯的不作为使楚灵王弃休战协议于不顾,诸国弭兵之和平局面遂为弱肉强食之自然法则破坏殆尽了。
然而春秋时代,毕竟不同于日后的专制时代。楚国虽强,却不能钳制天下。能灭人之国,却不能禁锢人心;陈蔡虽弱,犹然可奋力一搏,以争国家的二次独立。
上一篇:称一下国家到底有多重-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
下一篇:第一次弭兵之议-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