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庙·老子庙(太清宫)·河南鹿邑太清宫
此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相传此处是老子的诞生地。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名老子庙。唐朝帝王尊老子为圣祖,以老子庙为家庙。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封老子为始祖,大兴土木为老子建造宫阙。唐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称紫极宫。武则天在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俗称后宫,规模宏大。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金阙天皇大帝”,并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御书全文,并立《道德经注》碑一通;至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他又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相传当时前宫祭祀老子,后宫祭祀李母。两宫中间隔有清静河,河上有会仙桥。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将太极殿环抱其中。太清宫建筑风格颇似长安王宫。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楼台殿阁六百余间。
宋代真宗皇帝赵恒自称道君皇帝,曾拨重金重建太清宫,使其规模更大,并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亲率群臣朝拜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立“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等碑刻。
宋末“靖康之乱”使太清宫及所附诸多建筑毁于兵火。金代曾予重修。元朝尊崇道教,朝廷颁布旨令太清宫、洞霄宫属国家保护。元末太清宫一带屡遭水灾,大部分建筑被毁。至清康熙年间,复在原址重建太极殿。
太清宫现存主体建筑太极殿五间,铁柱一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一眼。洞霄宫仅存清代建筑三圣母殿五间,娃娃殿三间,宋碑一通。
太清宫的主体建筑太极殿,单檐歇山顶,顶复黄色琉璃瓦,南龙北凤,中置兽驮葫芦宝瓶,两端饰龙头形大吻,上插剑把。垂脊装点仙人、小兽。檐下斗拱重昂五彩,象鼻形昂嘴。五架梁,有檐柱,覆盆老子庙(太清宫)式青石柱础。格扇门窗,梁枋彩绘。大殿内塑有老子金躯,殿前有铜铸八卦炼丹炉。
太清宫铁柱是纪念老子之物。因老子曾任周朝史官,在朝堂上做大事记录。为此,后人尊称老子为“柱下史”,故此在建庙时就在庙中立一铁柱。据鹿邑县志记载,铁柱“高八尺,围尺有八寸,旧志为唐时旧物”。
太清宫原有碑刻甚多,曾达百余通。由于兵火灾害、风雨的剥蚀和人为损坏,已所剩无几。最近发掘出的唐代《道德经注》碑,为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所立。碑高3.7米,宽1.2米,厚1.36米,碑身两面刻字,每面22行,每行51字,皆为隶书。此碑是太清宫现存时代最早的帝王御碑,对研究老子《道德经》和太清宫的历史以及书法艺术,都具有重要价值。现存先天太后之赞碑,位于洞霄宫东南百米处,是我国道教同类碑刻中最大者。此碑系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二十日,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朝拜太清宫时,为拜谒老子的母亲“先天太后”所立,宋真宗御书并篆额。碑高6.3米,宽2米,厚0.67米。碑身撰文21行,每行41字,皆为楷书。其石质优良,历经千年碑文仍然清晰,实属瑰宝。
鹿邑县城东北角,曾经高耸着一座圆柱型建筑,名曰“老君台”,又叫“升仙台”、“拜仙台”。据说始建于唐代,后经宋元明清增修,渐成一庞大建筑群。可惜已被历代兵火战乱毁坏。此台高13米,台上面积765平方米。台上建有一座庙院,南面为山门,台中正殿三间,为古硬山式出厦建筑。上覆黄色琉璃瓦,五脊六兽,格子门窗。正殿的壁面镶嵌两块明代碑刻,左刻“犹龙遗迹”,右镑“道德真源”。殿内奉老子塑像一尊,高三米许。老子塑像两侧有青石碑刻对联一副:“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相传乃宋代书法家陈抟手书。正殿东西两侧各建有明清时期的配殿。左配殿南山墙外亦树有铁柱一根,为尊称老子“柱下史”之标志。台上有古柏l3棵,虬干苍郁。
上一篇:祖宗庙·仓颉庙·河南濮阳仓颉陵
下一篇:名人庙·岳飞庙·浙江杭州岳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