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义马鸿庆寺石窟
鸿庆寺石窟位于义马市东南14km处的常村镇石佛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后有续凿。窟内存有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嘉靖年间(1522—1566)及后代重修之碑。
鸿庆寺石窟背依白鹿山,前临涧河及崤函古道,白鹿山高40余米,上部为黄土,下部是砂岩石层,石窟开凿在山的东端岩壁上,南北一字排开,现存八窟。根据文献记载和造像的雕刻风格,保存较为完好的共四窟,除第四窟为唐代作品外,其余三窟均为北魏时期作品,另四窟损毁严重。
第一窟平面略呈长方形,深6.5m,宽6.1m,高6.1m。中有边长3m的方形中心柱,上有佛、鹿及执伞侍者、供养人等形象。方柱后雕刻分三层,下凿大龛,上为两层浮雕佛传故事。大龛尖拱形,龛内造像一铺五尊,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西壁宽6.1m,高6.1m,中部横向排列35个尖拱形小龛,均雕跏趺坐佛,将壁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并列开凿四个大龛,风化严重,从痕迹看均为一佛二菩萨。上层壁面画面分三幅,南侧为方形帷幕浅龛,龛楣为雕莲花的横梁,下雕鳞纹两排及锯齿纹一排,下雕帷幕,梁端雕龙首,口衔节状缨串帐坠。龛内雕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本尊靠左。北侧亦为传统建筑装饰方形龛,本尊靠右。龛内雕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头侧有三个罗汉像。中幅宽3.5m,浮雕“降魔变”佛传故事图:龛左侧、上方、左上方雕菩提树,中为坐佛;龛上两魔托山下压,右侧雕七魔,分三层张弓、持矛、舞蛇;左侧雕十二魔,群魔飞舞,手持各种利器向佛进攻;最下靠内为持剑魔王,面佛而立,后有悦彼、喜心、多媚三魔女,持团扇搔首弄姿;在各种恶魔和画面边缘,雕刻许多飞舞奔驰的毒蛇怪兽,群集向释迦牟尼佛进攻。此浮雕故事图的规模居全国之首。
第一窟北壁布局与西壁相同,壁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并列的四个大龛,龛内雕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为跏趺坐佛。上层壁面高约3.5m,东侧大部坍塌,西侧保存画面宽1.9m,画面为浅浮雕“太子出城图”和礼佛图。整个画面中城池、楼阁、数目、人物比例适当,绘画透视效果逼真。
第一窟南壁下层自西向东并列四个尖拱形大龛。第一龛主尊为交脚弥勒,左右为二菩萨。第二龛主尊漫漶不明,右侧五人,左侧一人,下有博山炉及两个供养人,可能是释迦多宝或佛传故事。第三龛主尊为跏趺坐佛,左右为胁侍菩萨。第四龛龛内雕为一佛二菩萨,主尊为跏趺坐佛。南壁上层由内向外分三组画面。靠内第一组画面浮雕“犍陟惜别”佛传故事和礼佛图。画面中心为菩提树,树下是一思维菩萨形象,身躯前躬俯视,菩萨前雕一马。释迦牟尼决意出家,神情自然,犍陟姿形生动,佛与马恋恋不舍。菩萨前一人坐姿,左侧雕一组礼佛人物,分四排现存十人,上部有飞天残迹及莲花图案。第二幅可能是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画面,剥蚀严重。第三组画面宽2.3m,画面中部三尊大像,主尊为跏趺坐佛,左尊仅保留佛头,右尊作禅定印,仰莲方座,主尊上左立两菩萨。三组画面下方布置一组花卉人物浮雕,为九个歌舞伎乐人物。浮雕构图严谨,雕刻精美,堪称北魏佛教石雕艺术的佳作。
第二窟平面呈方形,宽3m,深3.1m,高3.7m,四面坡状覆斗顶。窟内西壁和南北壁各开凿一大龛。西壁雕覆莲柱尖拱形龛,龛内造像一铺五尊,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头皆无存。主尊佛结跏趺于方座上,左弟子仅余轮廓,右弟子身披袈裟,双手合十,跣足立于圆形台座上。左菩萨仅余轮廓,火焰宝珠头光,右菩萨保存稍佳。龛下刻两排供养人,手持长茎莲花。北壁为尖拱形大龛,龛内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已损坏。南壁雕带双层覆莲柱的尖拱形大龛,龛内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头部皆失。主尊佛结跏趺于方座上,手作禅定印。雕刻保存稍佳。前壁窟门上凿尖拱形小龛,龛内刻一佛二菩萨。
第三窟前部崩塌近半,加砖墙支撑。正面现存一铺四尊像,缺一弟子。主尊原有泥塑已经脱落,仅存石像,高2.8m。胁侍菩萨弟子皆为高浮雕造像。北壁为五尊造像,主尊无首及右弟子无首,左菩萨损毁,右菩萨位于正壁北端。南壁刻三尊幕形大龛,主尊为交脚弥勒菩萨,头残,左右为胁侍菩萨,横梁上雕莲瓣及三身化生童子,上有两身相向飞天。另外该窟还保存有尖拱形、圭楣形、帷幔龛、凸字龛等小龛21个。
第四窟平面呈方形,四面坡状覆斗顶。窟顶刻仿木结构莲花藻井,原有八身飞天,现存六尊。正壁大龛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外左侧雕四罗汉和三供养人,右侧雕三罗汉四供养人。右壁尖拱龛内刻坐佛三尊,主尊高髻,面相方圆,两手作禅定印。左右菩萨风化严重。龛楣上七尊坐佛,火焰舟形身光,跏趺坐,双手作禅定印,上雕两身回首飞天。左壁大龛已坏,其上尚有飞天一躯。
第五、六、七、八窟损坏严重,尚待清理研究。此地除石窟外,还保存造像、碑刻等多件石刻文物。鸿庆寺石窟处于崤函古道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鸿庆寺石窟洞窟结构严谨,雕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画面精美,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窟佛传故事雕刻(文宣提供)
第一窟局部(文宣提供)
佛教造像(文宣提供)
上一篇:桥梁建筑·临颍小商桥
下一篇:文庙书院建筑·信阳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