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筑·淮阳太昊陵庙
太昊陵庙位于淮阳县城北1.5km的蔡河之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昊陵庙是为“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兴建的大型陵庙。此地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唐贞观四年(630)颁诏“禁民刍牧”。后周显德元年(954)“禁民樵采耕犁”。宋建隆元年(960)颁《修陵奉祀祠》,置守陵五户;乾德元年(963)诏三年一飨,牲用太牢。宋开宝至大中祥符年间(968—1016)陵与庙祀始有御祭。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首列第一。洪武四年朱元璋驾幸陈,御制祝文致祭。正统十三年(1448)知州张志道奏立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等房,天顺六年(1462)知州万宣复加修葺,立后殿、钟鼓楼、斋宿房、具祭器,又作三清观。明成化、嘉靖年间均有增修。清乾隆十年(1745)发帑银八千两,大为修葺,规模宏大的内外城垣全部建成。清末陵制世传五顷四十亩,规模之大,中原罕有。
太昊陵庙整体建筑群的布局和命名均依帝王规制和太昊伏羲氏先天八卦之哲理,总平面呈“凸”字形,坐北朝南,由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城垣护卫。
太昊陵庙是集陵、庙、祠为一体的古建筑群,保存了宋、明以来的整体布局,保存有以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为代表的明清建筑,以及太昊陵、宋至清历代碑刻和古树名木。陵庙南北长750m,占地约53.33h㎡。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主要建筑依次为渡善桥、午朝门、东西天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三才门、五行门、父荫观门、俯察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两仪门、四象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氏之陵、蓍草园。其附属建筑,据道光六年(1826)《淮宁县志》记载:东有岳武祠、老君堂、元都观、火星台,西有女娲观、玉皇观、三清观、天仙观等。太昊伏羲氏之陵上呈圆形,下为方座,象征天圆地方。墓前立“太昊伏羲氏之陵”宋碑一通。陵庙内现存侧柏、国槐等古树名木117株。另存历代碑碣285通,包括赞颂太昊伏羲氏的颂碑、重修或增修碑、功德碑、进香碑、御祭碑等,为研究太昊陵的历史保存了珍贵资料。另有明圆形铁纽钟,通高113cm,口径75cm,胸径65cm,纽为二龙连体状。钟体上部铸阴纹楷书“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八个大字,中部铸楷书铭文计285字,下部一周铸八卦符号。
太昊陵庙是全世界华人谒祖朝拜的圣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淮阳都要在太昊陵举行盛大的庙会,四方群众来此经商、演出,热闹非凡。庙会上出售一种泥捏的传统玩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塑造技艺及文化内涵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平面图(文宣提供)
先天门(文宣提供)
太极门(文宣提供)
鼓楼(文宣提供)
统天殿(文宣提供)
显仁殿(文宣提供)
太始门(文宣提供)
上一篇:佛教建筑·淅川香严寺
下一篇:佛教建筑·清丰普照寺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