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之一。观星台建于元代初年,是元初全国27个天文台站的中心台,也是元代初年天文科学活动所留下的唯一实物,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重要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星台建于周公测影台旧址上。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于至元十三年(1276)下令改革历法,由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营建天文建筑。郭守敬在全国北纬15°~65°建立了27个天文台和观测台,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台。现存观星台为砖石结构的高台建筑,由覆斗状的台体与台体北侧的石圭(又称量天尺)两部分组成。观星台通高12.62m,台体北侧东西两边设对称的石踏道,可拾级而上,登至台顶。台顶平面近正方形,是观星和测影的工作场地,边长8m多,周边顺砖砌筑女儿墙,红石墙帽压顶。明嘉靖七年(1528)于台顶北边增建三间小室。台北壁中部砌筑一上下直通的凹槽,槽南壁上下垂直,下接石圭。石圭由36块青石圭面和砖砌圭座平铺而成,上面刻两条间距0.15m的平行水槽,其南端伸入凹槽内,与垂直的凹槽南壁共同组成测量日影长度的元代圭表装置。石圭表面水槽南端有注水池,北端有泄水池,刻有尺度,以测量水准,是古人用于天文观测的取平装置。在石圭西侧有“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孟冬重修,督工义官□□医生□□老人刘和□□”的题记。
观星台南端存唐代“周公测景台”石表,既是纪念西周周公的建筑,也是标准的天文设施。该表建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又名“八尺表”,是我国古代测量日影、验证时令、计年的仪器。该石表形似一碑,高1.96m,石座高与石表相等,下大上小,斜面上收。设计者为彰示雒中地区为“天地之中”之理,将台基底边尺寸及朝向设计为夏至日正午石表阴影不能罩地且恰与台基底边线重合,故又称“无影台”,至为奇妙。表端有屋宇式顶盖,表南面题字“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有画龙点睛之妙。
在观星台的前后尚存有清代的明壁、大门、祠堂、后殿等建筑,另有元代建筑遗址及明清碑刻十余通。
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
夏至日的登封观星台(杜卓提供)
侧面(杜卓提供)
清明时节正午量天尺日影鸟瞰(杜卓提供)
夏至日中午时分的周公测景台(杜卓提供)
上一篇:道教建筑·登封老君洞
下一篇:会馆建筑·社旗山陕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