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辉县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辉县市区西白鹿山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寺原名“白茅寺”,为白鹿山地区八大寺院的中心寺院,创建于唐高宗年间,盛于明清,因乾隆皇帝南巡莅此题写“白云自在”的匾额而闻名。寺周林木茂密,翠竹葱茏,泉水环绕,景色宜人,“盖太行诸梵宇之最佳者”,堪称一方佛教圣地。
白云寺坐北朝南,自南至北设两进院落,现存山门、中佛殿、大雄宝殿、左右配殿、东西配楼、东西厢房、钟鼓楼及地藏殿等50余间。寺后有金沙、银沙二泉。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深邃莫测。寺前宋代银杏树枝叶茂盛,亭亭如盖。
山门建在一石砌高台之上,两侧各有掖门一间,皆为硬山式,灰瓦覆顶。
中佛殿,面阔三间,硬山式,灰瓦顶。佛殿左右两侧分别设掖门一道,现存东门一间,西门已毁,门楣上有“白云禅院”四个砖雕隶书大字。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16.20m),悬山灰瓦顶,门上悬挂“大雄宝殿”匾一块。大殿内的清代壁画、木作彩绘及雕刻十分精美。正脊、垂脊均有琉璃高浮雕。正脊雕有八条行龙和数朵荷花,垂脊饰荷花、荷叶。东西两山为琉璃悬鱼惹草及博风,十分讲究。
寺西北侧小院内有地藏王殿,俗称奶奶殿。小院东西两侧八字墙内镶嵌古代碑刻。其中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刻立的《五百罗汉之碑》,碑文字体圆润清秀,文辞流畅,是研究佛教史的宝贵资料,更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湛之作,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早在1963年就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寺塔林分布于寺院北部山坡丛林深处,现存南宋砖塔一座、元代石质喇嘛塔两座、明代方形砖塔三座。塔造型优美,雕刻技法细腻精湛,雕刻内容丰富多彩,为目前中原地区宋、元、明代佛塔中的精品。其中,茕绝老人天奇塔的塔铭反映了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汉、藏民族共建此塔的情况,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
白云寺共有宋代所植六株古银杏树,四雌二雄,最大者合围4m,高24m,虽几经战火劫难仍郁郁葱葱,为白云寺一大景观。寺院内名贵花卉甚多,与四周的松柏交相辉映,倍增幽趣。白云寺后的山坡上有山泉两股,左泉沙黄曰“金”,右泉沙白曰“银”,故名“金沙泉”“银沙泉”。
总平面图(文宣提供)
山门(杜启明提供)
大雄宝殿(杜启明提供)
大雄宝殿斗 (杜启明提供)
元代佛心妙觉禅师石塔(杜启明提供)
寺后砖塔(杜启明提供)
寺后金沙泉(杜启明提供)
上一篇:会馆建筑·辉县山西会馆
下一篇:辉县百泉